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文本主要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文本主要内容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 主 要 内 容 目 录 一、总则 - 1 - (一)编制背景 - 1 - (二)指导思想 - 1 - (三)规划期限 - 1 - (四)规划范围 - 1 -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 1 - (一)城市性质 - 1 - (二)发展目标 - 2 -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2 - (一)城镇化发展方针 - 2 -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 2 - (三)区域协调发展 - 2 - (四)城镇体系结构 - 3 -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3 - (六)资源保护与利用 - 5 - (七)市域综合交通 - 6 - (八)市域其它市政基础设施 - 7 - (九)社会服务设施 - 8 - (十)旅游发展规划 - 8 - (十一)生态环境保护 - 8 - 四、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 - 9 - (一)规划策略 - 9 - (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 9 - (三)城市规模 - 10 - (四)城市功能布局 - 10 - (五)住宅建设 - 14 - (六)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 - 15 - (七)产业发展与布局 - 17 - (八)城市交通规划 - 18 - (九)其它市政基础设施 - 21 - (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绿地系统建设 - 23 - (十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24 - 一、总则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对外开放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三)区域协调发展 1、市内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1个特大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6个大城市,黔江、璧山等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2)切实改善新农村的物质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治理,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3)推动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建设的科学性和有序性,节约村庄建设用地,避免盲目建设。 3、新农村村庄建设 规划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 村庄的发展模式分为集中扩建、保留整治、撤并三类。位于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经济、基础设施、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相对优越的行政村,进行集中扩建;位于丘陵和低山区的其他行政村,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条件一般,离主要交通线较远的行政村,进行保留整治;对规模过小、位置较偏僻、基础设施差、缺乏基本生存条件,以及位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特殊控制区内的行政村,原则上进行撤并。 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有价值的乡土建筑的保护。 4、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中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