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第二章 无线网络信道访问控制技术MAC
开始工作站A 正在传送数据而工作站 B、C、D、E 陆续想传送数据。当工作站 A 送完数据时,工作站 B、C、D、E 在等待了一个 DIFS 时间后,就分别利用 CW = Cwmin = 31 产生一个随机后退时间(假设分别为15us, 10us, 15 us 及18 us),然后开始进行递减的工作。 由于工作站 C 产生的后退时间最小,于是在这次的竞争窗口中取得了传输媒介的使用权并且传送出数据。此时工作站 B、D、E 的后退时间分别剩下 5us, 5us,及8us。工作站 C 传送数据的过程中,此三个后退时间被暂时冻结。 在进入第二个竞争窗口时则分别以此值为其后退时间继续递减。结果在 5us 后工作站B 及 D 同时开始传送其数据,结果造成冲撞的现象。 由于没有收到回复讯息,工作站 B 及 D 分别进入重传阶段,并且在下一个竞争窗口中(工作站 B 及 D 此时必须等待 DIFS 时段才能进入竞争窗口) 分别利用 CW = 63产生一个随机后退时间(假设分别为 20 us 及 25 us)。 而工作站 E 则在第三个竞争窗口中(工作站E 只需等待 DIFS 时段即可进入竞争窗口) 等待 3us 后开始传送数据。此时工作站 B、D 的后退时间分别剩下 17us 及22us。结果工作站B 必须等到进入第四个竞争窗口 17us 后才会开始传送其数据,而工作站 D 则必须等到进入第五个竞争窗口 5us 后才能开始传送其数据。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间相互干扰 ICI 。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正交频分多址-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无线通讯系统的标准,一种多址技术。 OFDMA是OFDM技术的演进。在利用OFDM对信道进行子载波化后,在部分子载波上加载传输数据的传输技术。 OFDMA 多址接入系统将传输带宽划分成正交的互不重叠的一系列子载波集,将不同的子载波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实现多址。OFDMA系统可动态地把可用带宽资源分配给需要的用户,很容易实现系统资源的优化利用。由于不同用户占用互不重叠的子载波集,在理想同步情况下,系统无多户间干扰。 OFDMA技术与OFDM技术相比,每个用户可以选择信道条件较好的子信道进行数据传输,而不像OFDM技术在整个频带内发送,从而保证了各个子载波都被对应信道条件较优的用户使用,获得了频率上的多用户分集增益。在OFDMA中,一组用户可以同时接入到某一信道。 OFDMA方案可以看作将总资源(时间、带宽)在频率上进行分割,实现多用户接入。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接口技术,是指无线网络讯号通过多重天线进行同步收发,所以可以增加数据传输率。 网络数据通过多重切割之后,经过多重天线进行同步传送,由于无线讯号在传送的过程当中,为了避免发生干扰起见,会走不同的反射或穿透路径,因此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会不一致。为了避免资料不一致而无法重新组合,因此接收端会同时具备多重天线接收,然后利用DSP重新计算的方式,根据时间差的因素,将分开的资料重新作组合,然后传送出正确且快速的资料流。 MAC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基于“连接”的,即所有SS的数据业务以及与此相联系的QoS要求,都是在“连接”的范畴中来实现的。 每一个“连接”均由一个连接标识符(16 bit)来唯一地标识(CID)。一个SS注册后,“连接”以及伴随着的服务流就被提供给这个SS,而且,当用户的业务需要改变时,也可以新建一个“连接”。“连接”一旦建立起来之后,需要维护时,维护要求则随着连接的业务类型不同而改变。 当然,当用户的业务合约改变时,“连接”也可以被终止。与“连接”紧密相连的服务流概念则定义了在“连接”上传输的PDU(协议数据单元)的QoS参数,一个“连接” 分配一个服务流,服务流也可以与带宽分配过程联系在一起。 802.16各版本标准的应用场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