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doc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3-31)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C.///D.// 桎梏/2.下列各句中,的一是(3分)A.。B.C.D.台湾盲女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乎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竹溪逸民传
宋 濂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料想
B.人让其留物 让:责备
C.汝梅脱又谢去 脱:凋落
D.间私谓其友曰 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 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⑥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4分)
⑵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3分)
⑶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①
杜甫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1936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着鲁迅的。剩下的大半个世纪里,。他以影子的形式继续存活,以至人们忘却他的真身。一个完美的鲁迅,如同一尊不会生病的神。
说鲁迅是英雄,似乎一点不为过。他本人是想做战士的,眉宇之间也弥漫着硝烟的气息。而且形容鲁迅的文风,大家也习惯了以投枪、匕首之类比喻。出于时代的需要,他本身也成了一件带有仪仗性质的兵器,用来在思想领域披荆斩棘或镇妖捉鬼。
鲁迅仿佛有两个。一个是作为文学符号的,一个是作为政治符号的。他的政治色彩经常压倒他的文学色彩。然而更多的人了他。
作为诗人、小说家的鲁迅,恐怕不愿意自己被误解、被误读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鲁迅,恐怕也不愿意自己被美化、被神化可惜,鲁迅还是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
鲁迅这个人,在任何时代,都不愿意坐在主席台上更不能接受别人向他进贡或烧香。鲁迅很平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有答案.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解析版.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 有答案解析.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无答案.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答案解析版.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word解析版.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解析版.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有答案.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解析版.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无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