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姜堰市 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doc
江苏省姜堰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注意:1.本试卷总分16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2.答案全部写到答题纸上。
一.语言运用题(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绮(qí)丽 祈(qí)祷 风靡(mǐ)一时 自艾(yì)自怜
B.翘(qiáo)首 愀(qiǎo)然 衣(yī)锦还乡 熠熠(yì)闪光
C.不啻(chì) 炽(chì)热 休戚(qì)相关 锲(qiè)而不舍
D.慰藉(jiè) 脊(jǐ)梁 铩(shà)羽而归 按捺(nà)不住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B.他这个人就是主意多,遇到难事,总能够别出机杼,想出常人想不出的好办法。
C.王恽终于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谦逊,不耻下问,向有工作经验的前辈请教。
D.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是不易之论,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3.赏析下面的一小段诗(6分)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①前两行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具体说明。(2分)
②这几行诗描绘的画面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4.请仿照下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另写切合文段语境的例子。(分)
仿句: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单于使使晓武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益欲降之,乃幽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羝去物故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空以身膏草野 膏匈奴诡言武死 诡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单于使使晓武赤壁风骨
刘醒龙
拜谒东坡赤壁,最早是在一九八四年春天。
其时还住在山里,因为陪同外省两位文学前辈,而搭乘长途客车前来古城黄州。那一次,我们沿着一条清静的道路缓缓前行,景象分明很陌生,心里却有一种熟悉仿佛是与生俱来。多年后,有机会在这路旁某文化单位工作,父母来小住,才晓得,自己就是在这路旁一所普通房舍里出生的。清静的路悄然通向一扇朴素小门。门后石壁苍红,正在偏西的太阳,诗意地将人带到二赋堂前。
从这以后,不记得来过多少次。在黄州的几年间,因为相隔几百米,不用挪步,站在窗后,就能将越来越沧桑的东坡赤壁揽入情怀。再往后,我这过客一样的黄州之子,又一次离别去远。偶尔有机会回来小住,不只是深情牵挂,重要的是为文之人,面对古来宗师,在品格操守上再行受戒。
要进二赋堂,须得迈过那道高洁门槛。
这样说,非是怀想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