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随堂训练(含答案)(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随堂训练(含答案)(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随堂训练(含答案)(解析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随堂训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过的是流动生活,不是定居生活,③说法不正确,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B。 2.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 A. 寇准 B. 宋真宗 C. 宋高宗 D. 明太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 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4.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 ) A. 春秋的尊王攘夷 B. 秦朝郡县制的推广 C. 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 D. 元朝民族融合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是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形势示意图,图中甲乙是以兄弟相称,丙向乙称臣,丙从属于乙,由此可知,甲是辽,乙是北宋,丙是西夏,因为北宋与辽之间发生了澶州之战,后来签订澶渊之盟,以兄弟相称,北宋与西夏之间也曾经发生战争,后来议和,西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而西夏由于国力较弱,成为辽的附属国。所以答案选C。 5. 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 ) A.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期间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最后都以议和结束,如澶渊之盟,宋金议和等,这些议和包括了大规模的的战争结束,形成了对峙局面,不顾宋王朝每年都要缴纳税币,因此ACD 三项是共同点,B项错误,并没有导致南北对峙的形成,而是双方维持了持久的和平,所以答案选B。 6. 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 礼乐文明的确立 C. 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 农牧文化的交融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北宋、辽、西夏曾出现过并立的时期,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在同中原的密切交往中,逐渐受到先进中原文化的影响。如西夏就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所以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文字信息“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由此分析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文化相互融合。 7.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D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