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历史单元复习测试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A B C D E F
1.【参考答案】
(1)A—C:周王 D—E:诸侯 F:卿大夫
(2)据材料一,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实质。
(2)宗法制的实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王权稳定的一种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
(3)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主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令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千员。今乃三倍其多,……
——《包拯集》卷1
材料二 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正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约等于北宋中朝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赵矢元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后果。(10分)
现 象: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开支太多。(3分)
直接原因:增设地方官吏。(2分)
根本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分)
后 果:造成“冗官”“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2分)
解题思路:回答材料解析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出处。如材料一出自《包拯集》,由此我们就可判断材料所述为宋朝时的事情。再注意材料里的有效信息,如“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今乃三倍其三”……由此可知材料一是讲宋朝的“冗官”现象,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冗费”现象,再联系课本中介绍的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回答此题就很简单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以上材料均摘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汉、宋、明三朝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4分)
(1)共同点:设置严密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材料二特点: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4分)
(2)明朝制度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什么特点?(3分)
(2)增设特务机构。(1分)特点: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2分)
(3)简述三朝上述措施的共同进步作用。(3分)
(3)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3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目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唐太宗认为处理政务时“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1)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