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东工业传统及公共艺术城设计潜力研究.PDFVIP

九龙东工业传统及公共艺术城设计潜力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龙东工业传统及公共艺术城设计潜力研究

九龍東工業傳統及公共藝術/城市設計潛力研究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 起動九龍東辦事處 行政摘要 顧問公司: 文化及發展顧問有限公司 協作單位: 王維仁建築設計研究室 (建築) 杜立基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規劃) Heatherwick Studio (策略) 劉智鵬博士(歷史) 黄國才博士(公共藝術) Richard Engelhardt 博士 (文化遺產) 二零一四年六月 1 行政摘要 創造精神 ─ 九龍東工業的過去與未來 香港的成功故事可從她在五十年代中期由一個轉口港發展成為一個工 業城市說起,九龍東亦於這時期轉變為工業市鎮 。觀塘工業區的誕生,見證 了香港經濟的起飛 ,隨着大量的勞動人口及資金自內地湧入,香港躍身成為 東南亞區內舉足輕重的工業城市。憑着香港在全球市場中獨特的位置,許多 企業成功躋身國際,成為世界知名的品牌和公司 。其後,即使香港在國際市 場中演變為以服務業主導的經濟體系,九龍東內不同類型的經濟活動 ,就這 城市該如何再自我改造以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的課題上 ,仍然擔當着重要 的角色。 為配合社會的需要,九龍東早在十年前已漸漸起了變化。昔日製造業的 基地已變成現時以服務業為主導的集中地。經過多年來不斷的重建及空間用 途上的變更,原有的工業廠廈被改建成辦公室 ,很多舊式的工廠大廈,以及 其獨特的建築特色亦隨之而消失 。有見及此,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委託了一個 由建築師、藝術設計師、歷史學者、城市設計和規劃師等不同界別的專業人 士所組成的顧問團隊,致力研究及紀錄一些關於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內工業 傳統的建築及歷史,期望為年青人及未來一代保留、分享及傳承豐富且極堪 細味的人文與文化景觀,並透過都市設計,提出如何結合這些香港的集體珍 藏與城市空間營造和轉化的策略。 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的歷史及發展 觀塘曾經是東莞縣四大鹽田之一,直至製鹽業於十七世紀沒落為止。從 1930 年代至二次大戰前,觀塘則被用作廢物棄置區。現時,觀塘商貿區佔地約 70.7 公頃,北面以觀塘道、東面以敬業街、南面以海濱道、西面以順業街為界。 後來建造的偉業街,更把觀塘和九龍灣連接起來。觀塘區內有很多街道的中文名 稱如成業街、駿業街、勵業街、偉業街、大業街、開源道及鴻圖道等均蘊含創富、 繁盛及生意興旺的意思。1954 年,觀塘正式被規劃為工業區,其工業發展可歸 納為以下四大階段 。 開始 ─ 1950-65 年 填海工程於1954 至1962年期間分三階段進行,先由東面近前油庫位置 (現為麗港城)展開,往西面九龍灣方向伸延。 2 工業區發展早期,被推出拍賣的土地面積較大(達 9,000-200,000 平方 呎) ,當年售價低至每平方呎$5.6 港元。隨着填海工程的發展,再被細分出來 拍賣的土地,其面積顯著減少,以配合各種用地的需求。 為扶助工業發展,政府早年在區內提供房屋,例如花園大廈與觀塘徙置 屋邨均於 1959 年落成﹔自1960 年起,水、電和電話系統逐步改善。而交通 網絡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也得以建立,例如首條巴士路線於 1958 年開始運作、 觀塘碼頭於 1960年由牛頭角遷至現址及地鐵觀塘線於 1979年正式通車等。 最先立足於觀塘工業區的可算是紗廠、保溫瓶廠、電器廠和塑膠廠等。 第一代成立的廠房主要是為切合特定的生產線而專門設計建造,這類型的建 築物有些已被拆掉或改建,能完整保留至今的已不太多。 全盛 ─ 1965-85 年 於 1961 年觀塘約有 100 間工廠和15,000 名工人。到了 1970 年,工廠數 目增加至800 間,於1985 年更增加至7,000 間,工人數目則由1970 年的72,300 名增加至1985 年的200,000 名。從 1961 年到 1985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