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各省通用-实战技巧班-申论-LiSiQi[34讲]讲义.pdf

2018各省通用-实战技巧班-申论-LiSiQi[34讲]讲义.pdf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课程由【资课网】提供,网址微信:2569960706 每日免费课程请登陆【资课网】 服务电话:400-817-6111 申 论 讲师 :李思奇 0 本课程由【资课网】提供,网址微信:2569960706 每日免费课程请登陆【资课网】 服务电话:400-817-6111 目 录 第一部分:概括题 2 专题一 2 专题二 8 第二部分:综合分析题 17 专题一 17 专题二 23 专题三 26 第三部分:提出对策题 29 专题一 29 专题二 34 专题三 39 第四部分:公文题 44 1 本课程由【资课网】提供,网址微信:2569960706 每日免费课程请登陆【资课网】 服务电话:400-817-6111 第一部分:概括题 专题一 一、真题知识点回顾 “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 年的主要原因。(10 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 字。 5.东汉永平十二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 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 行新道,维持了900 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 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 黄河相对安澜800 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 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 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 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 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 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 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 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 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 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 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 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 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古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 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 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 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参考答案】 黄河安澜800 年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从水文、植保的角度看:一是气候因素,黄河中游地区降水量减少、河患相对较少。 二是人口和环境因素,黄河上游人口减少,森林和植被显著恢复,导致输沙量减少。 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第一,经济因素,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全面治黄。第二,修建了 黄河大堤,治理了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第三,选择了较优的行河路线,并借助沿河 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延长行河年限。 2 本课程由【资课网】提供,网址微信:

文档评论(0)

ntls1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