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温才荣20117-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pptVIP

厦门六中温才荣20117-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门六中温才荣20117-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理解历史》 “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1 、抓住关键,不要全盘照搬。 教材内容简明精炼,没有太多的铺陈,而材料信息繁杂多样,事物描述具体而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采集材料信息时要抓住关键的短句或字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原封不动地整段的摘抄。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殖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设问】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紧扣材料,不要信马由缰。 历史材料极其丰富,试题选用的史料既依托教材,又超越教材,力图在新材料新情境中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新知。要紧扣材料信息,不可抛开材料随意发挥而信马由缰答来。 材料: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什么是民主》 【设问】依据材料,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把握语境,不要顾名思义。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表达符号和表达习惯。即使同一个国家,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定义和表达形式。在解读材料时,要懂得古今语言表述的差异性,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来准确理解材料的信息。 材料:(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设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范仲淹的基本主张。 4、挖掘寓意,不要丢三落四 。 材料信息的呈现形式不同,有的是容易被发现的显性信息,有的属于容易被忽视的隐性信息。隐性信息往往隐含在材料文字(或表格、图片)的寓意中,或隐含在材料的出处,这是解题时应引起足够重视的。 材料一:16~l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 5.2 8.2 13.5 17.0 21.0 27.5 51.0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设问】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5、拓展延伸,不要就事论事。 许多地方高考的材料题设置了“启示”类问题。它要求我们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感悟力和使命感。 材料: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王安石传》 【设问】综上材料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6、表述准确,不要模棱两可。 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最终需要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这就要求表述语言应规范、科学、完整、准确,要有“历史味”,不能“文学化”,不打擦边球,似是而非。 材料一:“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长安久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