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卫星系统发展
YYYY/MM/DD 大綱 衛星系統介紹 Picosat/Nanosat的發展類型及用途 衛星任務選擇考量因素 衛星系統發展 課堂計畫及作業說明 衛星大小等級 衛星大小等級的分類, 一般依重量分為: 大衛星 (large satellite, 1000公斤以上), 小衛星 (small satellite, 500~1000公斤), 迷你衛星 (mini-satellite, 100~500公斤), 微衛星(micro-satellite, 10~100公斤) 奈米級衛星 (nano-satellite, 1~10公斤), 皮米級衛星或微微衛星 (pico-satellite, 1公斤以內) Picosat Examples Picosat/Nanosat的發展類型及用途 1. 做為衛星系統課程的標的物: Picosat/Nanosat系統複雜度比大型衛星簡單,發展時程較短(約二年),所需發展及發射經費皆遠低於大型衛星,學生的構想有實現的可能性。 很多學校的發展經驗多有公布在網路上,大家可以彼此交換技術及心得。 Picosat/Nanosat的發展類型及用途(續) 2.元件的太空驗證: Picosat/Nanosat的發展成本低、要求的操作壽命較短,學生可以大膽使用商業用元件,例如一些微微衛星使用商用無線通訊手機模組,當作衛星通訊元件。如此可對商業元件做太空驗證,使以後衛星的元件成本大幅降低。 學生也可將自製的元件,放到太空去驗證效能,例如天線及太陽能板的展開機構等,以讓日後其他衛星採用。 3. 太空技術的驗證: Picosat/Nanosat衛星體積、質量及電力非常有限,某些用於大型衛星的元件及技術並不適用。元件需要微小化,例如使用微機電(MEMS)技術的感測器或推進系統。 許多有用的衛星任務(例如遙測影像)需要良好的三軸穩定控制,但三軸穩定需要複雜的設計及電能消耗,是待克服的技術。 例如CalPoly發展的CP2衛星,就是希望提供一個三軸穩定控制的衛星本體平台。 Picosat/Nanosat的發展類型及用途(續) 4. 太空科學實驗平台: Picosat/Nanosat衛星雖小,也可執行有用的特定太空科學實驗。 TU Sat 1衛星量測太空中電漿密度,及研究纜線(Tether)通過電離層所產生的電動力學。 MEROPE衛星以輻射計量測Van Allen Belts區域的輻射劑量等。 QuakeSat衛星以磁力計量測高空的超低頻磁場,研究其和地表地震的關聯性。 5. 通訊用途: 衛星和地面站的通訊能力,可以擴展到民生用途。 TU Sat 1衛星就以提供開發中國家的電子郵件通訊為其衛星任務之一。 nCube衛星就用來接收船隻廣播的AIS訊號,包括船隻的位置、速度及方向的資料,再將此資料轉送到地面,可用來監控船隻的安全狀況。 6. 光學照相: 日本東京大學XI-IV衛星使用CMOS的商業用照相機,已可拍攝到地球及太陽的影像。由此可驗證CMOS感測器的太空應用,及太空用光學照相儀器成本降低的可能性。 7. 星群應用: Picosat/Nanosat衛星的發展成本低,並且一次可用火箭發射多顆,所以星群的使用,可以發揮「螞蟻雄兵」的加成效果。 ICE計畫擬同時發射二個微微衛星,使二者相距100公尺以上,可同時量測GPS衛星訊號的差異,研究GPS訊號通過大氣層的訊號閃耀(scintillation)現象,這和中華衛星三號的操作原理相似。 KUTESat計畫擬同時發射三個微微衛星,彼此間的無線通訊是其實驗項目之一。 可以預期到,未來微微衛星的星群應用會愈來愈多。 國際 Picosat / Nanosat 發展狀況 (1) 國際 Picosat / Nanosat 發展狀況 (2) 國際 Picosat / Nanosat 發展狀況 (3) 衛星任務選擇考量因素 (1) 衛星任務選擇考量因素 (2) 衛星任務選擇考量因素 (3) 衛星任務選擇考量因素 (4) 衛星設計流程 Systems Engineering A development system capable of meeting mission requirements within imposed constraints including mass, cost and schedule. Trade studies in the system engineering process on requirement defini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design integration. Feasibility study System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Breakdown Bu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