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导论教程文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2.网状纤维: 分布:乳状层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及基底膜带的网板处 染色:HE染色难以显示,银染成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直径40~65nm 功能:对附属器、血管及神经起支架作用 3.弹力纤维 分布 缠绕在胶原纤维之间 染色 HE染色难以辨认,醛品红染成紫色,直径1~3nm 功能 使皮肤具有弹性 电镜下的弹力纤维 4.基质:为无定形物质,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多糖、水、电解质、血浆蛋白等 5.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Langerhans细胞及噬黑素细胞;少量的淋巴细胞和白细胞 第三节 皮 下 组 织 位于真皮下方,与真皮无明显界限,其下方与肌膜等组织相连。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其厚薄因身体部位及营养状况而异。此层内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顶泌汗腺等 第四节 皮 肤 附 属 器 1.毛发: 无毛皮肤: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等 结构:毛干: 毛根: 毛球: 毛乳头:包含有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及毛细血管,为毛球提供营养 毛基质:靠近乳头处,是毛发和毛囊的生长区。并有黑素细胞 横断面 髓质:中心为髓(末端无髓),是2~3层部分角化的多角形细胞,含黑素颗粒。 皮质:是几层梭形已角化的上皮细胞,无细胞核,有黑素颗粒 毛小皮:外层是一层排列成叠瓦状的已角化的扁平上皮细胞 结缔组织鞘 外毛根鞘 内毛根鞘 毛小皮 皮质 髓质 头发:生长期:约3年。每日生长0.27~        0.4mm 退行期:约3周 休止期:约3个月 生长速度:0.27~0.4mm 睫毛和眉毛的生长期仅2个月,故较短 毛发的性状与遗传、健康、激素水平、      药物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2.皮脂腺:属泡状腺体除掌跖及指(趾)屈侧外,分布全身 皮脂溢出部位:头、面、胸背上部。位于立肌和毛囊夹角之间,立毛肌收缩时可促进皮脂的排泄 开口:有毛区开口于毛囊 无毛区开口于皮肤 导管: 属复层鳞状上皮 3.汗腺  ⑴小汗腺: 属单曲管状腺   除唇红、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分布全身 以足跖(600/cm2)、腋、额较多 背部(64/cm2)较少  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 其分泌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分泌细胞(单层,盘绕如球形):   ①透明细胞:为分泌汗液的主要细胞   ②暗细胞:分泌粘蛋白,回吸收钠氯等 汗管: 在表皮中呈螺旋状上升,直接开口于表皮  ⑵顶泌汗腺:曾称大汗腺,        属大管状腺体  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周围、会阴部及肛门周围 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上方 少数直接开口于表皮  分泌部:为一层立方或柱状分泌细胞     分泌主要受性腺影响  分泌方式:由于分泌时连同细胞部分    顶部胞浆一同脱落,故属顶浆分泌 4.甲 指甲的生长速度约每3个月1cm 趾甲的生长速度约每9个月1cm 第五节 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1.神经: 感觉神经 (1) 游离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到表皮下及毛囊周围 (2)神经小体: Pacinian小体 Ruffini小体 meissner小体 Krause小体 皮肤性病学导论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    之相关疾病的科学 内容:正常皮肤及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皮肤病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治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 内容: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治 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简史 世界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历程  18世纪中叶以前:由外科医生承担  18世纪末:许多知名的内科医生开始注   意观察和记录发生于皮肤的疾病  19世纪末:对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的   研究成为内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  20世纪初:皮肤病学成为一门独立于内   科之外的临床学科 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公元前14世纪:甲骨文记载“疥”“疕”“癣”“疣”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明韩懋:《杨梅疮诊治方》最早记载梅毒 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简史 小儿皮肤病学的先驱 淋病 历代皮肤病 皮沟: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   形成。 皮嵴:顶端有汗腺开口。 皮野和指纹: 皮肤的类型:有毛的薄皮肤       无毛的厚皮肤 颜色:因人种、年龄、性别及部位而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