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高一历史月联考试题.docVIP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高一历史月联考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高一历史月联考试题

2015年秋期五校第二次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 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执行政务。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3.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图5:清朝黄龙旗 图6:中华民国五色旗 图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A. 国家领土变化 B. 国家性质变化 C. 思想文化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 4.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C.从新闻媒体中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 [ 5.九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6.1919年《大公报》有一则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各学校一律罢课 要求释放被拘学 生 各校长会议办法 政府方面之态度 章宗祥生死未明》。该通讯反映的历史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爱国运动 C.国民革命 D.一二·九运动 7.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8.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 年代和1930 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①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A. ①② B. 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9. 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10.“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1.右图为蒋介石于1937年9月颁发给朱德的委任状。对这一史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它拉开了国共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B.它说明了国共走向了合作抗日之路 C.它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D.它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开辟 12. 某中学高一学生筹办“日本侵华史实展”,在“无视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权”栏目中,最好选取: A 发动侵华事变 B 扶植傀儡政权 C 南京大屠杀 D 推行奴化教育 13.“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 A.1927年 B.1931年 C.1938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