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格索兰演讲-中国企业界在建设低碳经济中的机遇.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企业界在建设低碳经济中的机遇 2010年4月10日 上海 英格索兰 宋振宁 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 工业技术是建设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历史机遇 内容提要 中国能源需求急剧上升 主要经济体一次能源消费量(1965-2008)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报告注释:中国的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欧盟的数据不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百万吨油当量 主要经济体一次能源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2008) 美国 中国 欧盟 日本 印度 巴西 % 中国的能源安全 全球能源储量格局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报告 主要经济体能源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2008) 煤炭 中国13.9% 其它20.2% 美国28.9% 俄罗斯19.0% 澳大利亚9.2% 印度7.1% 巴西0.9% 德国0.8% 石油 中东59.9% 其它28.7% 美国2.4% 俄罗斯6.3% 印度0.5% 巴西1.0% 中国1.2% 天然气 中国1.3% 其它29.8% 美国3.6% 俄罗斯23.4% 印度0.6% 巴西0.2% 中东41.0% 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核电消费量2008年占全球的2.5%,远低于美国(31%)、法国(16.1%)及日本(9.2%) 中国水电消费量2008年占全球的18.5%,居世界第一,高于第二位的加拿大(11.7%)近七个百分点 高能耗的经济增长 资料来源:(1)世界银行;(2)BP世界能源报告;(3)作者分析 中外单位GDP能耗比较(2008) 吨油当量 / 百万美元 2.9倍 4.5倍 5.5倍 中国的能源安全 即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资料来源:(1)BP世界能源报告;(2)EIU;(3)作者分析 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与能耗总量的对比(2008-2028F) 万亿美元 亿吨油当量 中国GDP** 美国GDP** 中国能耗总量* 美国能耗总量* 注:* 由 “十一五”计划降耗目标估算中国年度单位GDP降耗幅度为3.9%;根据《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草案就2020年的排放目标推算美国年度降耗幅度为能耗总量的1.2%** 引用EIU对中国和美国09~10年预测;假设中国11~28年经济增长速度为8.5%;美国11~28年经济增长速度为2.0% 中国的能源安全 人均能耗仍很低 资料来源:(1)联合国;(2)BP世界能源报告;(3)作者分析 中外人均能源消费量比较(2008) 吨油当量 / 人 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强 只有日本和德国的三分之一强 中国的能源安全 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忧虑 资料来源:(1)麦肯锡;(2)BP世界能源报告;(3)作者分析注释:*假设2030年油价保持为1997-2007年平均油价每吨445美元(每桶60美元) 中国原油需求和供应 单位:亿吨 ~9.0 3.71 ~7.0 ~1.9 生产量 净进口量 在实现目前降耗目标的情况下,每年进口原油仍要多花费~2,300亿美元* 1.86 1.85 2007年中国石油消费量 实现目前降耗目标前提下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目前中国探明石油储量21亿吨,只够国内消费五年左右 1965-2008年美国石油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中国为8.6%。照此增长率,中国石油消费量不迟于2021年将达到11亿吨,超过美国成为最大消费国 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 工业技术是建设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历史机遇 内容提要 全球变暖 全球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1880-200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 对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尤甚 资料来源:CRED 全球气候相关自然灾害受灾人数(1998-2008) 经合组织国家 非经合组织国家 中国 其它 发展中国家更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适应能力低 高比重的气候敏感性经济部门 匮乏的防范性基础设施/医疗设施 薄弱的财政实力 欠缺的知识与技术储备 潜在威胁大 海平面上升威胁岛屿、沿海低洼地区 风暴更加频繁,破坏性更大 严重加剧一些地区的干旱 传染性疾病滋生 经合组织成员国包括了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成员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8%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左右,但受灾人数高达全世界的55%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 中国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 资料来源:麦肯锡 中外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2007)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1990-2007年均增长率 4.7% 1.0% 12.7% 3.1% -2.4% 3.6%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