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大纲变化对比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大纲变化对比要点.doc

一、整体变化情况:   除《中药学》外,其他科目均有变化,其中变化最少的是针灸学,变化基本上可以忽视。   二、各科目变化的情况:   1.《中医基础理论》变化主要为增加了很多原文,另外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知识做了一些调整。   2.《中医诊断学》增加了一些内容,同时也删除了部分内容,整体变化不大。   3.《方剂学》增加内容不多,主要是对原有知识做了一些调整。   4.《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原有的内容之上增加了疾病的证候、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另外对部分内容做调整较多。   5.《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增加内容较多,删除较少,调整的内容所占比例也较多。   6.《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此科目变化主要集中在方药的加减、一些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病因上增加了另外的要点。其他的是在原有内容上进行了文字上的调整。   7.《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此科目变化的内容主要是疾病的证候、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进行了内容的调整及增加。   8.《针灸学》:仅有两处变化,均为文字书写上的变化,无关紧要,可以忽视。   9.《诊断学基础》增加内容较多,调整的内容次之,删除的内容极少。   10.《药理学》:变化集中在一些药物的作用上,进行了调整及增加了其他内容。   11.《传染病学》:只有五点内容的变化,各有两处内容进行了增加和删减,比较重要的变化是传染病分类的数值变化。   12.《医学伦理学》:在原有的内容上增加了其他的要点,同时有些内容进行了调整。医考园www.yky.la   13.《卫生法规》:此科目变化较大,主要的变化单元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相关的单元细目下增加了很多的内容。将会是2015年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 中医基础理论 对应2015年教材页数 增加内容 删减内容 调整内容 对应2014年教材页数 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6 8   1、只有分清阴阳.......执简驭繁;2、在脏腑辨证中......疾病的阴阳属性。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8 9 如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冬病夏治,夏病冬养之法,调养能夏不能冬能冬不能夏之人。 以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降是下降,沉是向内沉于里 4.在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应用 9 14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1)主气司呼吸 14 16 化生和濡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   (2)主藏血 16 17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7 19 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华,是光彩之意。有诸内,必行诸外 (5)肾在体合骨,2.五脏的外华 19 20 另外,尚有心开窍于耳之说。   (1)心在窍为舌 19 20 及肾阴肾阳   (5)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20 21 由肾精、肾气对外在环境的应答而产生,人人皆有。过度恐惧可伤肾精、肾气, 其气升发 所以说恐伤肾,恐则气下 (5)肾在志为恐 (4)肝气通于春 20 22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1(2)的最后两句 (2)主决断 (2)生理特性 22 23   第3点第二句话删除。 3.小肠的生理机能   22 23 1、《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第4点(1)大肠的传化糟粕,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的承接,并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相关 1、第一行最后一句话;第4点第二句话删除。 2、第4点(1)第一句之后的。 3、第5点第二句删除 (1)主受盛化物 4.大肠的生理机能 (1)主传化糟粕 5.膀胱的生理机能 23 24     (1)六腑三焦 23 26     (1)主宰生命活动 (2)主司感觉运动 (3)主司精神活动 26 27     (1)与天癸的关系 27 28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8 31     (4)营气 31 35     4.人体之神的作用 35 36     (4)津能生气 36 39、40 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39 45     (2)体质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43 46     (2)决定病变的从化和传变 45 46     1)区别体质特征而治 45 47     4.体质与养生 45 47     病因之后细目一六淫之前加了三段内容。 46 49     3)寒性收引 47 49     2)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 47 50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48 51     5)火邪易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