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交通写作
唐宋两朝至中南半岛交通线的变迁
方 铁
摘要 在中国腹地与中南半岛之间,存在陆路、海路两类交通线。唐宋两代,这些交通线经历了兴衰、更替的变化。唐宋两朝对西南边疆的治策及其治边实践,以及西南边疆和中南半岛时代条件的改变,是导致交通线变迁的重要原因。中南半岛北部诸国遣使入唐,主要走过云南达成都的陆路,中南部的诸国则多选海路。中南半岛及海外诸国与宋朝交往主要走海路,蒲甘等国因北上的陆路受阻,与宋朝的交往不多。宋朝至中南半岛交通线的变化,还导致云南及中南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改变。
关键词 唐宋;中南半岛;交通线;变迁
唐宋时期,中国腹地与中南半岛诸国往来较为频繁。但各个时期利用交通线的情形却不相同,中国腹地与中南半岛之间的陆路、海路交通线,也经历了兴衰或更替的变化。对这一方面的具体情形以及产生的原因,迄今尚无专文研究,因掇拾资料,试为考述。
唐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及其交通线
唐朝享国290年。唐朝对云南的管理,若以安史之乱后南诏脱离唐朝控制为界,大致可分为唐朝有效统治云南的前130余年,以及云南被南诏割据的后150余年。前期唐朝将前代能切实控制的区域,从云南的东部和中部推至西部的澜沧江流域,所采取的设治、驻军和整顿交通线等措施亦有成效。安史之乱后云南为南诏所割据。其间虽有贞元十年(794)南诏与唐朝修好,并维持35年友好的时期,但贞元间的南诏已不是受命管辖洱海区域的土官,而是据有云南的藩属政权。贞元十年唐朝遣使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便是对南诏既有范围的承认。因此,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已丧失对云南的实际控制权。
唐朝建立后,太宗积极经营边疆地区。他认为封域之内皆唐廷赤子,边疆蕃民“延颈待救”,若施政得法,可使“四海如一家”,“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因此竭力经营边疆而不计成本,甚至“空竭府库”亦不足惜。唐朝拓边的效果十分显著,贞观至开元间蛮夷纷纷内属,唐即其部落设为羁縻府州。全盛时唐在边疆地区所置都护府,主要有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东与安南等六处,下辖856余处羁縻府州。唐朝腹地的版图虽不及汉代,若论羁縻府州的范围则远超两汉。神功元年权臣狄仁杰说:“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宋人欧阳忞亦言:“(唐地)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指出唐朝在西部拓展疆土甚广。
唐朝经营云南亦如同汉晋,以紧邻蜀地的今川西南、滇东北为基础向南面及西面扩展。武德元年(618)唐置南宁州,随后置总管府,七年改为南宁州都督府(治今云南曲靖西)。武德元年又改隋代犍为郡为戎州,以后设戎州都督府(治今四川宜宾)。以后,唐朝将经营重点置于洱海及其以西的地区,以及今滇中以南的区域。麟德元年(664),唐在弄栋川置姚州都督府(治今云南姚安)。调露元年(679)唐设安南都护府(治今越南河内),管辖今越南的北部、中部及云南东南部的羁縻府州。
唐朝积极经营云南,与企望恢复前代经其地达邻邦的交通线有关。西汉武帝时,将从今成都过今云南达邻邦的两条便道扩建为官道,其一是由今成都经汉源、西昌、姚安、大理至缅甸的道路,自今成都入云南的一段称“灵关道”;另一条是从今成都经宜宾、曲靖至昆明的通道,继续南下可达交趾,其中由今成都至昆明的道路称“五尺道”。灵关道在唐代称“清溪关道”, 五尺道则称“石门关道”。此两道在云南中部交汇,构成唐代入四夷七要道之一的安南通天竺道。贞元宰相贾耽述其走向:从交州经云南今河口、屏边、蒙自、建水、通海、晋宁至昆明,经安宁故城西抵今大理,再过今保山达位今腾冲东南的诸葛亮城分两道,一道经骠国达今印度阿萨姆邦西部;另一路从诸葛亮城过今缅甸密支那以南之丽水城至今孟拱,经大秦婆罗门国亦达今印度阿萨姆邦西部。唐代称安南通天竺道的西段为“西洱河至天竺自设置姚州都督府与安南都护府,安南通天竺道置于唐军保护下而保持畅通。凭借清溪关道、石门关道及延伸入今缅甸和越南北部的交通线,唐朝在云南实现了稳定统治,并与中南半岛诸国建立了密切交往。姚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也成为唐朝经营西南边陲的桥头堡,对云南的西部、南部及其徼外地区形成钳制之势。
姚州都督府管辖57处羁縻州,范围包括今云南西部与今缅甸东北部。唐在这一地区设治之密超过两汉。天宝九年(750),以今洱海为中心的地方势力南诏与唐朝决裂。南诏首先攻据姚州都督府,拆毁姚州城,进而夺据羁縻州32处。唐廷出兵征讨,南诏求许可自新,愿重修姚州城,但唐朝仍三次遣军征讨,可见姚州都督府战略地位之重要。南诏自立后亦重视西洱河至天竺
安南都护府在汉代交州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历来是诸朝经营今云南、广西与中南半岛的桥头堡。元封五年(前110)西汉置交州刺史,居全国十三刺史部之列。孙吴分岭南为两州,割合浦以北海东四郡立广州,割交趾以南分海南三郡设交州。隋朝亦置交趾郡。武德五年(622)唐改交趾为交州总管府,后改安南都护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