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毕业论文
“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在第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提倡将包容性增长加入“十二五”规划内,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包容性增长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出。2009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这个概念,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但也是国际组织在10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说到: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增长迅猛的事实。数据显示,2002年—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的增长。
“包容性增长”译自一个英语复合名词“Inclusive Growth”。其中的中心词“Growth”一般被译为“生长”或“增长”。在当今世界上,“Growth”常常与“Economic”搭配到一起使用,这时,就构成了一个背负着复杂情绪的名词——“经济增长”。在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中,“增长”被界定为一个不同于“发展”的概念。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指量的扩张,经济发展则还包括结构的调整。发展社会学更进一步把发展的概念扩张到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重构,除了经济增长以外,发展还应该包括制度、社会、产业、管理的结构以及人的态度的变化,等等。但是,尽管如此,可能是因为“经济增长”更加直观,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和可比较性,尤其是与之相关的GDP这个“时代宠物”的出现,使“增长”迄今仍然甚至更加得到政界和商界的青睐:前者要用GDP来夸耀政绩,后者则用GDP来发现商机。进一步探讨,虽说经济增长了并不等于社会经济就发展了,但经济增长毕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疲软、停滞乃至倒退,那发展又何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增长实为发展之必需。近年来,新增长经济学的研究,为解释政府的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譬如,政府在教育、科研、法律等领域的开支,在传统理论中被视为公共消费,现在则被看作是具有生产性的公共投资。在复合名词中作为定语的“Inclusive”,其本意是“包括”,一般会引申为“包容”,于是就有了“兼容并蓄”或“兼容并包”的涵义;再进一步则会引申为“融合”。与“Inclusive”同一词根的名词是“Inclusion”,当其与“Social”搭配成复合名词时,就成了社会学的一个常用的概念,一般译为“社会包容”或“社会融合”。亚行采用的“Inclusive Growth”这个概念,其中“Inclusive”的涵义应该取的是“社会包容”或“社会融合”。 在社会学和社会政策学的概念体系中,“社会包容”的反义词是“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 对“社会排斥”进行解释可能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包容”加深理解。所谓“社会排斥”,原先是针对大民族完全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的,这种歧视和偏见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戴维解释说:主导群体已经握有社会权力,不愿意别人分享之。譬如他们担心移民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因而感到有必要对这些人加以社会排斥。如今,在社会政策及相关领域中这个词的指向已经被泛化,意指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阶层或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贫弱阶层或群体进行社会排斥。在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上,“社会排斥”被视为消除贫困的障碍。“他们往往由于民族、等级地位、地理位置、性别以及无能力等原因而遭到排斥。特别严重的是在影响到他们命运的决策之处,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各种社会排斥过程无不导致社会环境动荡,终而至于危及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我们现在讲“社会包容”或者“社会融合”,就是要消除任何形式的“社会排斥” 。
从宏观上看,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包括可衡量的标准和更多的无形因素。而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