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肠癌-朱昆莉
* * * * * * * * * * * * * CRT和IMRT的比较 * 靶区勾画图例 * 靶区勾画图例 * 靶区勾画图例 * 靶区勾画图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部位与CTV勾画 Roles Medline search —17篇关于直肠癌术后复发部位文献 ?? 局部复发部位定义及复发几率 区域淋巴结复发部位定义及复发几率 指导3D-CRT CTV靶区勾画 Roels, et al, IJROBP, 65:1129-1142, 2006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部位 直肠系膜区* 盆腔后区 盆腔侧壁 盆腔下区 盆腔前区 (直肠周围和LN) (骶前区) (坐骨直肠窝) 占复发病人比例 -- 49% 21% 12% 17% 占全部病人比例 -- 22% 6% 4% 5% * 直肠癌术后淋巴结复发部位 直肠系膜区 直肠上A± 盆腔侧LN/髂内/直肠 髂外 腹股沟 (直肠周围和LN) 肠系膜下A 中/闭孔 占LN阳性 病人比例 87% 56% 27% 9% 1%(低位) 占全部 病人比例 46% 28% 13% 4% * 盆腔下区(IPS)在肿瘤距肛门≤6cm、6cm~11cm、≥11cm的复发率分别为8%、3%、0; APR术者为11%; 低位直肠癌(距肛门≤6cm)和APR术后 IPS复发率较高 * 吻合口复发率 10%~21% * 盆腔侧壁淋巴区复发常见于局部进展期和低位直肠癌; T1-T2、T3、T4期肿瘤盆腔侧壁淋巴区复发率分别为5%、14%、15%; 高位、低位肿瘤其复发率分别为 5%、13%; 髂外淋巴区复发常见于低位和APR术后的直肠癌 * 临床靶区的定义 直肠癌临床靶区应包括局部高危复发部位:肿瘤(吻合口)、直肠系膜区(MS)、骶前区(PPS)和区域淋巴结高危复发部位:直肠系膜区淋巴结(MLN)、盆腔侧壁淋巴结(LLN)(髂内血管区) 治疗部位应包括肿瘤(吻合口)、直肠系膜区、骶前区、髂内血管区 * 临床靶区的定义 肿瘤距肛门≤6cm时、预行保肛手术或APR术后必须包括盆腔下区(IPS)即坐骨直肠窝/肛门括约肌区 肿瘤距肛门>10cm时下界可适当上提,不必包括全部的坐骨直肠窝 * 髂外淋巴区(ELN)? 肿瘤侵犯直肠前组织; 腹股沟淋巴区(ILN)? 肿瘤侵犯阴道下1/3或侵犯肛门括约肌 * 腹主动脉区域? EORTC随机分组研究 T3~4N+,年龄<70岁 盆腔照射组;盆腔+腹主动脉旁照射组 结果:5、10年DFS、OS、局部复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放疗毒性增加 Bosset,et al. Radiother Oncol,61:7-13,2001 * 不必加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域和髂总动脉周围淋巴结; CTV上界定义为L5下缘 * * * * * * * * * 术前放疗的靶区定义 上界:骶岬部 下界:大多数盆底,约在闭孔的中上部位;或GTV下1cm 侧界:盆腔外1cm * PTV的定义 呼吸动度小,一般指摆位误差 左右方向0.5cm 腹背、头脚方向 1cm * 正常组织的保护 需要保护的组织器官:小肠、膀胱、股骨头,小肠是盆腔照射的剂量限制性器官 小肠的限制剂量为≤45~50Gy,当小肠受到过多体积或过高剂量照射时,可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肠粘连、肠梗阻、肠穿孔 * 正常组织的保护 如何限制小肠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 尤其是直肠癌术后腹膜的破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