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中医药交流-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2002 年第3 期 南 洋 问 题 研 究 No.3 2002
(总第111 期)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General No.111
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中医药交流
冯立军
摘 要: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中医药交流始于秦汉时期,结束于清朝前期。本文共分
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秦汉魏晋、隋唐宋元以及明清三个阶段双方交流的方式及特点,
最后论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中医药交流给双方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 东南亚; 中医药; 交流
中图分类号:D8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56(2002)03-0008-12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繁殖,而总是要和其他
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互相影响、补充、渗透,不断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
这种文化交流对于各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也是各国人民之间互相理解
和友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中国先
进的医药技术不断传播到周边国家,诸如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
对这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国家在接纳中医
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宝库,表现为相互间药物种类的交流,新医方的增加和
医药书籍的撰写。这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中国与东南亚的中医药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的中医药交流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开始,史载:“秦皇利越之犀角、象齿、
翡翠、珠玑,乃使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与越人战”。[1]而后随着中原王朝势力不断
向南发展,中原人士的南迁,以日南障塞,徐闻合浦为起点,经都元国(今越南南圻),
邑卢没国(今泰国的华富里(Lophburi)),諶离国(在暹罗湾头的佛统),夫甘都卢国(即
缅甸的蒲甘(Pagan)),最后到达黄支国(即印度东海岸的康契普腊姆(Conjeeveram),并
经己程不国(即今之锡兰岛(Sihadipa)),皮宗(指苏门答腊岛),至日南象郡为回程的
收稿日期:2002-06-12
作者简介:冯立军(1970-),男,满族,河北宽城县人,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8
南海航线 [2]的开辟,促进了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同时也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据史籍所载,汉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
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3]三国时期,名医董奉游交趾,曾使士燮“死”而复
生。[4]又据越南史书记载:在公元 257年,中国医生崔伟曾在越南治愈了雍玄和任修的
虚弱病,并著有《公余集记》行世。[5]晋朝名医葛洪曾向人表示要到交趾去炼丹药,则
反映出交趾地区的医药在内地的影响下亦已经得到提高。[6]南齐时,阴铿之妻在交州,
因受地气卑湿而患下腹胀一症,无法治疗,后遇“苍梧道士”林胜到该地采药,遂以“温
白丸”治疗而愈。[7]
在中医药传入东南亚的同时,其地的奇香异药也传入中国。东汉初年,马援南征交趾,
“常饵薏苡实,以胜瘴气”。及至军还,“载之一车”,以“南方薏苡实大,欲以为种”。 [8]
到南北朝时,薏苡在中国内地已经广泛种植,且成为治疗小儿蛔虫的特效药。陶弘景的《名
医别录》中记载说:“薏苡处处有,多生人家,交趾者子最大,实重累者为良,用之取中
仁,今小儿病蚘虫(蛔虫),取根煮汁,糜食之甚香,而去蚘虫大效”。[9]三国初期,张
津在交趾作刺使,曾把越南产的益智仁送给曹操。[10]据《三国志》卷四十九士燮传所载
说:“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瑇瑁、犀、象
之珍奇物,无岁不至。”[11]又卷五十三薛综传提道:“(交州)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
贵致远珍、香药、象牙、犀角等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12]《齐
民要术》引《南中八郡志》说:“交趾特出好桔,大且甘,而不可多啖,令人下痢。”书中
还提出诸如扶留藤、桶子、槟榔、鬼目等也都可供药用。[13]《梁书·扶南传》称越南产
沉香、郁金、苏合香等,又陶宏景的《名医别录》说越南产水苏和石硫磺。所载的这些药
物都由越南输入我国。
除越南外,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向中国输入药物。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