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庆六一专访北外附校校长林卫民谈儿童教育-北京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
庆六一专访北外附校校长林卫民谈儿童教育
发稿时间:2014-05-30 10: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综合
林卫民(一排左四)校长为国产优秀少儿影片校园公益展映月活动致辞。摄影 易婷
中国青年网讯 (记者易婷)5 月28 日下午,国产优秀少儿影片校园公益展映月活动在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正式启动。活动中该校数百名小学生集体观看了韩赤飞导演
的儿童电影《81 枚金币》,孩子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部作品。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被商
业片所垄断,儿童题材电影发展陷入困境,少儿题材作品少,佳片更少。每年中国进入院线
播放的少儿电影不足10 部,导致中国的少年儿童很难观看到适合他们的优秀电影。中国的
电影分级制度也不够明确,对于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电影缺少明确的指导。而大量进口商业
电影中的血腥、暴力和色情镜头,也成为毒害少年儿童心灵的毒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遴选了近年来多
部优秀少年儿童电影走进校园,进行优秀少年儿童电影的公益展映,为孩子们送上一份六一
国际儿童节的精神礼物。
针对本次活动,记者专访了北外附校校长林卫民先生,林校长就当下儿童电影发展及儿
童教育等方面问题给出了见解。
受访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外附校校长、研究员、特级教师,林卫民
1、本次活动您觉得对本校少年儿童有什么样的意义?
林卫民:感谢有关部门和韩赤飞导演,将“国产优秀少儿影片校园公益展映月活动”的启
动仪式放在我校举行。
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我校的小学教育以“积极的兴趣、坚实的起步、幸福的童年、美
好的人生”为指向,努力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合格的未来公民。学校要努力给孩子幸福的生活,
美国学者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幸福离家更近些”,因此,要使孩子拥有幸福
的学校生活,最关键的是学校的班级、年级、宿舍、操场、园子等要有家的影子,校园的学
习和活动要有家人在一起的味道。自然地,看电影是学校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况且,儿童
电影对于儿童来讲其实是多媒体的教育读本。
本次活动,对于我校坚守“让孩子享有校园生活的幸福,为孩子的美好人生提供正确的
教育”等办学理念,有着特别的意义。
2、请您谈谈,目前的儿童电影有哪些不足之处? 您认为应当如何改进。
林卫民:儿童电影要将作为观众的儿童当成儿童而不是理性的成年人,首先要给儿童欢
乐,只有带给儿童欢乐的电影才有生命力,儿童的观影兴趣是儿童乐于观看影片的前提,如
果电影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不被孩子们接受和喜爱,说教式表达过多、欢乐和趣味不足,即使
教育意义非常丰富也只不过是成年人的“白忙乎”而已。
当然,儿童电影也需要某种“深刻”,它应当达到这样的境界,虽然儿童并没有“对答台
词、越过走廊、跳进屏幕、参与演出”,但儿童已经有亲临其境的体验,以内在的、无形的、
强有力的形式与电影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好像它的生活甚至是生命被搬进了屏幕,电影并不
只意味着只是表演或观看表演,尤其对于儿童电影和儿童观众。
3、您觉得在儿童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林卫民:关于儿童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这里只谈一个观点:要正确处理好自
由与纪律的关系。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内在的阻力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突破的,需要教师和成人的
帮助。帮助儿童的最常用的方法有:训练、自由和纪律、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
其中正确处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是最值得注意的事项。
人不可能时刻生活于重新创造的环境中,这使许多习惯成为了决定结果的元素。没有习
惯为底蕴,精神的每一进步将是不可能的。体验、生成和成长,实际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不
断更新,这需要不知不觉中的坚持。放任是习惯的一种堕落,为此,纪律和约束是必要的,
虽然表面上看有杂质,但仍然是改变习惯的权威条件。
针对不良倾向、无节制的嬉闹和涣散,学校、班级所制定的工作纪律和教师对儿童的约
束是必需的,这种纪律来控制着滥用自由的任性。纪律是使教育彰显其效力的前提,学校的
教育需要借助纪律进行约束式的训练,否则只是空谈与欺骗。
我们要警惕的是,教师将指向教育的控制变成了对学生的简单约束。例如,为了学业,
教师常常借助纪律和权威,呵斥儿童必须按教师的规定进行简单机械的训练。其实,学习知
识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要将知识赋予灵性之中,让儿童耳濡目染、心向神牵,不知不觉地转
化为信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由而不是粗暴对待学生的某些反抗,教师包括家长如果只是
从强势的权威上呵斥和控制儿童,情况会变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