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国家图书馆.pdfVIP

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国家图书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国家图书馆

文津流觞·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 【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 编者按:国家图书馆创建于1909 年,但是直至1912 年方才筹建完毕,正 式对外提供服务。之后由于政局动荡,馆舍居无定所,几经迁徙。1931 年6 月 25 日,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文津街新馆落成,举行新馆落成 典礼。从此 ,国家图书馆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直至1987 年紫竹院新馆建 成,文津街馆一直是国家图书馆中心所在。今年适逢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文 津流觞》刊载七篇相关文章,以回顾历史、致敬先辈,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国图精 神。 23 文津流觞·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 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址记 张秀民 清宣统二年,张文襄公以大学士管学部,奏请设立京师图书馆,得旨俞允, 乃以缪筱山、徐梧生两先生任正副监督,就北京城内什刹海后海广化寺为馆址, 僦居僧寮,简陋自不待言,是为我国政府创办图书馆之权舆,亦即本馆之始基也。 入民国,图书馆欲求译学馆为馆址,未果,旋以广化寺卑湿僻远,不便发展, 教育部议,暂时停办,移贮书籍于部之东院。四年四月,部议以方家胡同国子监 南学旧舍为馆址。经费困难,僻处北城阅书者诸多不便,为时十余年,馆务无由 发展。十七年十二月杪,迁入中海居仁堂,易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翌年九月, 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所办之北海图书馆合并。二十年,新馆落成,两馆迁 入,合二为一,是为今日之国立北平图书馆。 崇楼碧瓦,建筑伟丽,轮奂之美,俨若皇宫,内藏天水、蒙古、明、清旧椠 精钞、敦煌写经、西夏佛经、四库全书,都凡五六十万册,可谓集历代藏书之大 成,屹然为我国文化之重镇也。地处旧皇宫西安门内,交通便利,风景宜人,东 临北海,界以白石栏,南临通衢,为通西安门要道,今易名文津街,以纪念馆藏 文津阁四库全书者也。 东隅有 朱门,匾曰 “阳泽门”, 虽设而常关, 过此为金鳌 玉蝀桥,西界 静生生物调 查所养蜂夹 道(明代称羊 房夹道),初仅知其为清御马圈,间尝考之,又知其为明代玉熙宫故址焉。清高 士奇云(《金鳌退食笔记》):“玉熙宫在西安门里街北,金鳌玉蝀桥之西。”《钦定 24 文津流觞·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 日下旧闻考》、吴长元《宸垣识略》并云:“阳泽门内小马圈,即其地。”《顺天府 志》又云:“阳泽门内旁北海地,名小马圈”,证之本馆位置一一吻合。今石栏外 犹遗有建筑殿陛用之石螭首,并巨礎三五,其即玉熙宫之遗物欤(栏外又有石焉 槽、上马石、水井)?惟明徐学谟《世庙识余录》称玉熙宫近西华门孔道,与高 氏及《芜史》所称在金海桥(即金鳌玉蝀桥,俗称御河桥)之北者不合,初颇疑 西华门系西安门之讹(此文草成,因此问题不决,弃之者逾年),后始知徐氏所 称乃外西华门,即西安门也(俗称西华门为内西华)。玉熙宫有二坊,曰熙祥、 熙瑞,后殿曰清仙宫,东寿祺斋,西禄祺斋,又有凤和居、鸾鸣居、仙辉馆、仙 朗馆(《日下旧闻考》引明宫殿额名);虽“地旷近水,屋仅两层”,而其在历史 上之意义亦颇重大。明世宗自嘉靖壬寅宫婢杨金英之变(详见《世庙识余录》), 即移寓西苑万寿宫(本永乐旧宫,今为光明殿),四十年十一月辛亥夜,万寿宫 灾,上暂御玉熙宫,工部尚书雷礼以玉熙宫殿湫隘,非可久御,万寿宫系皇祖受 命重地,王气攸种,宜及时营缮,以承明眷为言(《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 百三、五百四)。神宗时选近侍三百余名于玉熙宫学习宫戏,岁时陞座,则承应 之,各有院本,如《盛世新声》《雍熙乐府》《词林摘艳》等。思宗每宴于此,作 过锦水嬉之戏。一日宴次,报汴梁失守,亲藩被害,遂大恸而罢,自是不复幸(《金 鳌退食笔记》),而明亦旋亡矣。曹静照“口敕传宣幸玉”,吴梅村熙“先皇驾幸 玉熙宫”皆咏此宫宫戏事焉。 入清代,宫废而不治,康熙十三年五月,设席殿,停仁孝皇后梓宫,百官于 此举哀。高氏著《笔记》时(康熙二十三年)已改为内厩,豢养御马。《钦定大 清会典事例》(卷一千二百八)载康熙年间定,西安门内川马一厩,无定额,驼 一厩百只,附应差驽马十五匹。乾隆五年奏准,内管领所管驾车骡,归上驷院管 理,设厩于西安门内,额定马三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