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界面化学第十章.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界面化学第十章.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破乳方法 通常有下列破乳方法: (1) 加入不能形成坚固界面膜的表面活性剂代替原有表面活性剂,如异戊醇的表面活性剂。 (2) 用化学试剂来破坏起乳化作用的界面膜,如用无机酸消除肥皂膜的保护作用。 (3) 加入类型相反的乳化剂,以达到破乳的目的。 10.6 乳状液的制备技术 10.6.1 常用乳化技术 一般地讲,简单的机械搅拌,均化器及胶体磨是三种习见的乳化混合技术。 简单混合搅拌器有许多类型,自很简单的在桶中使用的高速螺旋浆至包括一系列螺浆、刮刀、混合叶片,固定子、转子、保温套等等设备齐全的单元。通常可以概括为:推进式、涡轮式、浆式以及复合式等。 一般地说,搅拌粘度低乳化性能好的液体时,使用具有短旋转叶片的轴式搅拌机就可以了,但乳化搅拌高粘度液体时,使用这样简单的装置不能达到均匀充分搅拌的效果,此时可采用带有偏心安装的旋转叶片的轴式搅拌机;对于要求更强有力的乳化搅拌来说,宜采用多轴式搅拌机,这种搅拌机具有中心轴和偏心轴等两个以上的搅拌部分,中心轴比较缓慢地旋转,而偏心轴具有快速旋转的叶片。同时偏心轴本身还绕中心轴旋转,通过这些搅拌的合成,不仅具有分散力,而且有强有力的剪切力,其乳化分散效果很好。 均化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欲乳化的液体混合物在很高压力下自一小孔挤出,经突然泄压而膨胀及高速下冲击碰撞的双重作用,将混合物料粉碎成微粒,并使其分散乳化和均匀化。 胶体磨的主要部分是固定子和转子。转子和固定子间有一可调节的微小狭缝,有时可小至0.02mm,转子的转速一般在2000~8000 r·min-1工作时,将待混液体(水相及油相)强制性地通过转子和固定子间的狭缝,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剪切力使分散相达到磨碎微粒化。它是一种连续乳化的装置,其工作效率通常为500~1000 kg·h-1。 10.6.2 罕用的乳化技术 自然乳化及超声波乳化是乳化技术中两个极端情况。 自然乳化是指在没有机械功能作用下获得乳状液的过程。 把油酸溶解于油中,然后加入NaOH水溶液时油进入水中就产生乳状液。这是由于此时局部地产生了油酸钠,降低了界面张力以及界面上产生的扰动把部分油包起来,使粒子变得稳定。溶解环烷酸的石油在碱性水溶液中能够产生自然乳化,乃是由于环烷酸伴随石油产生横切界面的扩散作用所引起的。 超声波乳化是一种相当强化的乳化技术。有四种通用方法可以产生足够能量的超声波:压电效应、电磁效应、磁致伸缩效应以及机械效应。 超声波所引起的激烈搅动是非常有利于液滴分散的,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个方面,激烈搅动又能增加分散的液滴互相碰撞的次数,从而增加聚结的可能性。就是说,在超声波乳化过程中,分散与聚结是同时发生的,彼此激烈竞争。只有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及频率,才能使分散作用为主,从而形成乳状液。否则,就会发生破乳。 10.6.3 乳化剂加入的方式 乳化剂对乳状液的质量及稳定性十分重要。它的加入方式对上述两个方面也有很大影响,加入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种: 1. 乳化剂在水中法 2. 乳化剂在油中法 3. 初生皂法 4. 轮流加液法 10.7 泡沫 泡沫是气体在液体(或固体)中的分散体系,分散相是气体,连续相是液体(或固体)。实际应用中,香波、洗涤剂、灭火剂、高分子泡沫绝缘材料、泡沫塑料、加气混凝土、泡沫乳选矿石等等都需要泡沫。但也有不少不需要产生泡沫的产品,如无泡沫洗涤剂,以及制止泡沫产生的产品,如发酵用的消泡剂、原油加工消泡剂,这里主要讨论是气—液界面所构成的泡沫,讨论的核心是泡的生成、稳定和破坏(消泡)。 10.7.1 泡沫的生成 1. 物理法 (1) 送气法(鼓泡):此法最为常用,技术上的关键是通过调节送气压力即可调节泡的生成速度,一般送气速度越快,表面张力降低得越多,则气泡越易生成。 (2) 溶解度降低法:如打开汽水瓶,就有大量气泡发生。这是因为饱和状态的CO2在减压时气体溶解度降低,CO2迅速逸出,从而使水溶液发泡的结果。 (3) 加热沸腾法:暴沸起泡是人所共知的现象(如煮饭、蒸馏过程),但这种起泡法对泡的数量与大小无法调节。 此外,还有工业上常用的振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