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推荐成果简介.pdf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推荐成果简介.pdf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推荐成果简介

中国气象学会2016 年度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推荐成果简介 成果1:江苏省公共气象科技服务平台 主要完成人: 于庚康、黄亮、严明良、吕军、唐红昇、谢小萍、裴海瑛、 秦铭荣、俞剑蔚、魏建苏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气象台 推荐单位:江苏省气象局 申报等级:一等奖 成果简介: “江苏省公共气象科技服务平台”是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的,政府 正式立项的第一个省级气象类基础平台,也是江苏省科技惠民工程 10 大民生事业领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安全气象类)示范项目,属 于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编号 BM2008163 ,立项时间 为2008 年10 月,完成时间为2011 年12 月,通过验收时间为2012 年9 月。项目承担单位为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原江苏省气象科技服 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为于庚康。江苏省公共气 象科技服务平台是集软硬件于一体的业务平台,其成果均被应用于实 际业务,为完善江苏省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推动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建设,并最终惠及社会大众做出了重要 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通过本平台,同时构建了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整合加工平台、 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和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监控与反馈平台,并 实现了三个平台的无缝链接;集成的软件系统获得两项软件著作权, 并在国内较早实现了基于用户位置的气象信息服务和预警信息一键 式发布(有查新文档)。 2 .通过本平台,实现了常规产品的智能化发布制作,气象服务 产品加工制作时间明显缩短(由原来的3 小时缩短至 10 分钟左右); 发布手段和方式有效增加(云媒体、高清气象影视节目等8 种发布方 式);气象服务产品种类不断增多(遥感监测报告、农气灾害预警评 估等18 种),气象服务精细化程度大幅提高(基于用户位置的气象服 务),先后为超过2 亿公众提供气象服务,实现了项目惠及公众的目 的,公众满意度也由项目实施前的85.1%达到实施后的92.9% ,气象 服务效益显著增强。 3 .通过本平台,每年为农业、交通、电力、渔业、环保等行业 提供气象分析和预警材料 1000 多篇,得到应用部门认可,社会经济 效益明显。 4 .通过本平台,为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 在防御台风、洪涝、干旱、高温、蓝藻、暴雨、森林火险等气象灾害 或衍生灾害中,发挥作用用,20 多次获得省领导的批示和好评。 5 .通过本平台建设,明显改善了江苏气象服务的基础条件,并 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形成了一套相适应的服务模式 和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提高了气象服务的能力 和水平,有效推动了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进程。 6 .自2011 年以来,平台软件系统(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已被内 蒙古、山东、浙江、江西、湖北、辽宁、海南、甘肃、厦门等省市引 进应用,并得到了较高评价。2012 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减灾司要求 全国31 个省、市、区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江苏省公共气象 服务平台系统因为实用、成熟、先进、完善得到高度肯定,并两次作 为先进典型在全国会议上进行介绍和推广。同时该平台多次接待政府 部门、中国气象局、兄弟省市气象局领导和同行的指导、交流和参观, 对软硬件系统、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成果2 :西北东部短历时强降水预警预报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主要完成人:王宝鉴、张强、黄玉霞、刘维成、傅朝、张之贤、 杨建才、王勇、吉惠敏、纪晓玲 主要完成单位:兰州中心气象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台 推荐单位:甘肃省气象局 申报等级:一等奖 成果简介: 西北地区东部包括甘肃河东、宁夏南部和陕西省,该区域位于青 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域内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 非常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由短历时强降水和山洪引发的滑坡、泥石 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 西北地区每年 90%左右的人员伤亡都由短历时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和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因此开展短历时强降水预警与预报非 常必要。本成果是申报单位近5 年来完成的公益性行业 (气象)科研 专项、中国气象局关键集成应用重点项目、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 甘肃省气象局科研项目和兰州中心气象台创新基金等多个短历时强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