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光—控制权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雪光—控制权理论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 一个“控制权”理论 现象与问题(1) 中国政府研究: 基层政府行为 政策执行过程 相互矛盾的行为、现象 压力型体制、层层加码 执行偏离、变通、共谋行为 现象与问题(2) 田野研究发现的困惑 检查方:大张旗鼓、精心部署;被检查方:风声鹤唳、全力应对 检查过程时松时紧、发现问题不了了之 上级检查的排名与基层政府的排名相去甚远 以环保领域为例 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在COD和SO2领域验收比例,2008-2010 省环保厅与市环保局对各县环保局排名,2008 COD领域 研究问题(3) 基层政府运作和政府官员行为的黑匣子正在打开 大多是描述性研究,进入收益递减阶段 宏观理论概念:国家、基层政府、社会、制度、激励,大而化之但缺乏分析力度和实证意义 政治锦标赛 (周黎安 2004, 2007) 适用于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特定领域,特定条件 如何解释大多数官员的行为? 如何解释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 提纲 理论构建 0. 组织背景 从不完备合同、产权到“控制权”: 分析概念与理论逻辑 “行政发包制”的重新思考 理论模型的扩展 实证研究 环保领域中的政策实施过程 讨论与总结 组织背景 三级政府组织结构 委托方 中央政府 管理方 中间政府(省、市) 代理方 基层政府(镇、街道) 研究问题 着眼于三级科层制,特别是“管理方”承上启下的角色 新的研究问题: 委托方与管理方之间关系: 科层制还是承包制? 管理方与代理方之间关系: 与上“保持一致”还是与下“共谋关系” 激励机制在这里的作用 以下讨论着重于“委托方与管理方”关系 各级政府也可以从“三级科层制”模型来分析 基本分析概念(1) 合约视角下的组织内部关系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关系 部门之间关系 信息分布、目标协同、激励设计、落实实施 不完备合约 基本思路:不可能将所有可能性都写进合约,因此“剩余控制权”十分重要 剩余控制权的定义 剩余控制权分配决定了组织的边界 “购买”还是“生产”? “市场”还是“组织” 基本分析概念(2) 新产权理论(Grossman, Hart,Moore) 从剩余索取权到剩余控制权 政府结构可以从控制权的分配组合来解读 上下级、部门间关系 组织内部的权威关系 正式权威与实际权威之分(Aghion Tirole 1997) “产权”的重新概念化:控制权的三个维度 目标设置权 制定政策目标、任务指标的权力 指令性、谈判协商 检查验收权 检查确认下级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与“激励分配权”不同 激励分配权、实际实施权 下放给管理方,还是控制在委托方 两个意义: 控制权是多维的,可以分解的 控制权分配 ? 组织内部的权威关系? 政府治理模式 “行政发包制”的重新思考(1) 周黎安的研究工作 行政权力、资源配置、员工激励、评估考核间的匹配兼容 清朝海关制度的比较研究 讨论 有启发意义 与我们的研究问题关系不大 类比(metaphor),不是具有分析力度的理论 “行政发包制”的重新思考(2) “外包制”的基本特征 厂家间合同关系,承包商内部组织关系 控制权的角度 目标设置权: 委托方-中央政府 检查验收权:委托方-中央政府 激励分配权:管理方-中间政府 “行政发包制”模式中“委托方”行为意义 目标设置权的行使 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目标(五年计划,年度计划,等等) 与管理方谈判协商而定 可信性承诺的意义 检查验收权的行使 十分重要,把持在手 采取“有选择的抽查”(“一竿子到底”,重点检查) 制造“不确定性”(突然袭击,地点变化) 发现问题后的做法:不了了之(误差范围);“个别、偶然”(个别与整体);“关笼子”(以儆效尤) “行政发包制”模式中“管理方”行为意义 作为承包商的管理方: 激励分配权、实际实施权 三类行为 承包实施过程中的激励分配:调动下级部门(代理方)积极性 “管理方”而不是“委托方”关心激励分配 政策执行阶段:“层层加码” 检查验收阶段:与“代理方”共谋,顺利通过验收过程 理论意义:区别不同权力和相应行为 区分“检查验收权”与“激励分配权”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是重叠交错的 但从控制权角度来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区分执行过程中的不同“偏离行为” 行使“激励分配权”的“偏离行为”-“包庇” 执行过程中的“偏离行为”-“变通” 检查验收阶段的“偏离行为”-“共谋” 区分执行过程的不同阶段 承包任务设置过程、承包执行过程、承包检查验收过程 理论的扩展 “行政发包制”:理想模型与政府常态 局限性: 目标设置的强制性:可信性承诺的不可信性 委托方干预激励设计、激励分配 中央政府的“随意干涉权” 控制权分配的变化?“行政发包制”向其他治理模式的转化 控制权分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