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安全培训知识
(1)充气止血带止血法:将伤肢抬高,在伤口的上方缠以纱布绷带,然后捆上止血带,在其上面再绑紧纱布绷带后开始充气。压力应维持在24~27kPa(180~200mmHg),若过低,只阻断了静脉血的回流,反而增加肢体的充血及出血量。 (2)橡皮止血带止血法:主要适用于无良好条件的现场急救,能达到动、静脉止血的目的。抬高伤肢,将衬垫(布类、棉花的软织物)置于止血部位皮肤上(上肢出血在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在大腿上1/3处)。取长约1.0m,直径约1.5㎝的橡皮管一根。术者左手持止血带短端,以食、中指仰置在止血带的下方,右手持长端并适当拉长,以长端压住短端绕肢体2~3圈,左手食、中指夹住长端橡皮管自环绕的橡皮管下方呈折叠式拉出,使其紧压在缠绕的橡皮带下面即可。如图13-13所示。 (3)其他:在现场没有条件,可用绷带,三角巾或者布料(叠成带状)。第一道环绕为衬垫,第二道压在其上方,并适当勒紧即可。 二、包扎 正确的使用包扎方法,可以达到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骨折、关节和敷料,压迫止血,减轻疼痛的作用。 (一)用物 最常用的材料是卷轴绷带、三角巾、无菌纱布。在紧急情况下,无上述物品,应就地取材,取当时当地最清洁的毛巾、衣服、被单、手帕等代替。 (二)包扎方法 1.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 根据包扎部位的不同形状而采用合适的方法。 (1)环形包扎法:是绷带包扎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将绷带作环形的重叠缠绕,下周将上周绷带完全遮盖(图13-14-A ),最后用胶布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中间剪开分成两头,打结固定。此法适用于颈、腕等周径相等的部位的包扎,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各种包扎法开始与结束时的包扎。 (2)螺旋形包扎法:先在起始位环形缠绕两圈,然后稍微倾斜螺旋向上缠绕,每周遮盖上一周的1/3~l/2左右(图13-14-B )。此法适用于包扎手指、上臂、躯干、大腿等周径相近的部位。 (3)螺旋反折包扎法:在螺旋形包扎法的基础上,向上倾斜行走的每周均把绷带向下反折,但反折部不可位于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点部位上下应对齐,使之成一直线(图13-14- C)。此法适用于周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 (4)蛇形包扎法:先将绷带以环形法缠绕两圈,然后斜行上缠,各周互不遮盖,其间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绷带宽度为间隔(图13-14-D )。主要适用于现场急救时,因材料不足而作临时简单的固定,或需由一处迅速延伸至另一处时。 (5)“8字形包扎法:在伤处上下,将绷带按“8”字的书写径路,重复作旋转缠绕,每周遮盖上周的1/3~1/2(图13-14-G )。用于周径不一致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手背、手掌、前臂、腹股沟及肘、肩、膝、踝关节等部位。 (6)回返包扎法:先在顶端的近心的适当部位行环行缠绕2~3圈,即自顶端正中开始,来回向两侧回返,直至包没顶端,然后再开始部位环行缠绕数圈固定。多用来包扎没有顶端的部位如指端、头部或截肢残端。头部外伤的帽式包扎法就采用此法(图13-14-E、F)。 2.多头带包扎法 多头带的种类有腹带、胸带、四头带、丁字带等。 (1)腹带尽管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一次性腹带,但多头腹带因其牢固性、舒 适度等方面的优点仍深受临床医师的青睐。 (2)丁字带 目前主要应用于腹股沟疝及阴囊部位手术后阴囊托起。 3.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制作简单,应用方便,用法容易掌握,包扎部位广,也可作较大面积创伤的包扎,还可折成条带、燕尾巾或连成双燕尾巾使用(见图13-15及图13-16)。但不便加压,也不够牢固。主要适用于现场救护,医院内一般只用于上肢的悬吊。 (三)注意事项 1. 包扎时要使病人的位置保持舒适。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垫,骨隆突处也用棉垫保护。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包扎的肢体必须保持功能位置。 2. 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和大小合适的三角巾等。潮湿和污染的绷带和三角巾均不可使用. 3.绷带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行走”的操作要点,即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行走方向顺序。 4.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布,然后再用绷带等。操作小心、谨慎,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包扎时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移动而达不到固定和压迫止血目的。 5.包扎敷料应超出伤口边缘5~10㎝.遇有外露污染的骨折端和腹内脏器,不可轻易还纳.若系腹腔组织脱出,应先用干净器皿保护后再包扎,不要将敷料直接包扎在脱出的组织上。 6.包扎方向为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的回流。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包扎四肢时应尽量暴露指(趾)端,以便观察末梢血供情况。 7.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d网络组建.doc
- 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12.doc
- 07动词时态.ppt
- 计算化学9-常用计算化学应用软件及资源.ppt
- 过去完成时(10、22)ppt.ppt
- 常用软件--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ppt
- 六年级语文复习试卷(一).doc
- 专题 向心力公式的综合应用.doc
- 唐力心内科室幻灯update.ppt
- 统一轻养系上市计划书.ppt
- B-TrunC TS 0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定位业务技术要求 V1.0_055229.pdf
- B-TrunC TM 02.003.01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测试方法 基站与核心网间接口 第1部分:集群 V1.0_011740.pdf
- B-TrunC TM 02.012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多媒体消息业务测试方法 V1.0_013150.pdf
- B-TrunC TM 02.002.02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测试方法 终端到核心网接口 第2部分:宽带数据 V3.0_024820.pdf
- B-TrunC TM 02.001.02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测试方法 空中接口 第2部分:宽带数据 V1.0_011146.pdf
- B-TrunC TM 02.013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定位业务测试方法 V1.0_013215.pdf
- B-TrunC TS 02.00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技术要求 空中接口 V2.0_120006.pdf
- B-TrunC TM 02.008.02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核心网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宽带数据 V2.0_114013.pdf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单元总复习(6大压轴题型+提高训练).pdf
- B-TrunC TM 02.014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B-TrunC与非B-TrunC集群系统间互联互通测试方法 V1.0_01324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