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届中考语文复习试题报刊杂志作品阅读训练题7新人教版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叶倾城专场
作家名片
叶倾城,一个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纸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著有《情感的第三条道路》、《住在内衣里》、《我的百合岁月》等多部散文集,《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
近年来,叶倾城以唯美浪漫而又不乏理性与深刻的文字征服了大量读者。她的散文多取材于平凡人生的真实感悟,以女性特有的感性、细腻和聪慧给读者带来愉悦和启迪。她曾谦虚地说:“从来没有写得很好过,也终生不可能写得非常好。但若这世界恒久是淡蔷色的秋,只希望我的文章可以是一场桂花雨,一小朵一小朵,芳香沁人地滴落,令世界也温柔可亲。”
“写作之于我,越来越像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但我愿意背负这沉重,直至永远。”她如是说。为此,她笔耕不辍,期冀有朝一日成为文坛常青树。
她在自我介绍上说:如果你曾爱过我,你自然知道。如果你不曾,我该如何让你明白呢。
在这里,就让我们的心灵下“一场芳香沁人的桂花雨”,一起走近叶倾城质朴、可亲和灵动的精神世界。
人生智慧·意蕴无穷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叶倾城
学者谢泳在研究西南联大的时候注意到,当时同班的同学,后来的差别主要在机遇上:“是机遇影响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机遇。有才能没有机遇,才能慢慢就没有了;而有机遇,没有才能慢慢也会发展出才能,获得成功。”
同学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纤纤小树,生长在同一片苗圃里。而后,大家渐渐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却有缘栽种在山顶。种在山顶的,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截,于是,更多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场雨也都给了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错。狂风暴雨季节,它在风中凌乱,断了一地的枝丫。但,一年能有几次摧折之风?平常日子里,风把它的花粉远播,蜜蜂蝴蝶都飞来;借助风势,它的种子传播天下。而随着它越长越大,成为参天大树,小小的风对于它,连摧折都无能为力了。它得到的越多,其他树就得到越少——资源,不过就是一碗饭,你多吃一口,其他人就饿着。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还没有两棵树之间来得大,毕竟人家还可能不同科不同纲不同属,而我们,都是人科人属人种。所以,能流传千古的名言,普通人也说得出来;伟大的、撼动世界的发明,多得是人曾心念一转间想到。区别何在?不是说了什么,也不一定是谁说的,往往只取决于,你在什么位置上,风帮不帮你忙。
就像如果树会说话,森林里也有窃窃私语,最矮的灌木丛,满腹心事只能说给小草听——小草可能还似听非听。而百年红松,才有资格发出松吟,好风凭借力,松涛入你梦。
你要当灌木还是红松?想风不打头雨不打脸,还是笑傲风云?你是愿意湮没人海,默默无闻,还是成为参天大树,活出人生的丰盛美好?
一切,都是人类自愿的选择。
(选自《格言》2009年第7期)
品后余香
三国魏人李康在《运命论》中写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种思想曾经制约了很多人,随大溜儿,不敢表现自己,藏匿于“鸡群”之中,不敢成为“鸡群之鹤”。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很多人常常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淘汰。所以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展现自我,标新立异,渴望与众不同,社会也随之提供了很多平台,只要敢站在台上,就有机会实现梦想。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且读且思
1.三国魏人李康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本文作者却说:木秀于林,风必助之。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说法的?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人生如茶·静心透悟
喝茶的日子
叶倾城
喝水的日子,是清纯无知的日子。喝咖啡的日子,是潇洒随意的日子。喝酒的日子,是狂放落寞的日子。而喝茶的日子……
好像是乏善可陈,又好像是一言难尽。
第一口茶,是苦的,在办公室的桌前。办公室里永远是秋天的幽静,看见窗外夏天的阳光,常常会想起学生时代。并没有什么人来告诉我那只是年少轻狂,我自己知道,几乎是一瞬间,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我便知道。有时我会想:我所憧憬的成长,就是这样的吗?那时,学会了喝茶,仿佛象征了从清水的年少到甘苦自知的成年。
以后,知道茶是香的。一股沸水冲下,清香绽放如花朵,令人想起茶的身世。想起那些起伏的山岳,漫山如雪的茶花,万里遥遥只为这一片茶林的一脉阳光,千里迢迢只为这一杯水的一把茶叶,而终于可以辗转成为这样一种简单的快乐,成长的本质是不是就是这样的?
而茶真正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在后来。
不甘心平凡的生活,刻意使自己忙,让自己像一座上紧了弦的钟,计划分秒,力求毫厘不差。每一件待做的事,一旦想起,就像铃声大震,惊得自己跳起来。
此时,一杯茶在手中,感到它的温暖,使我安心。并不以它为意,做事说话写文章,主题自有,茶不过是背景音乐。口中有茶,心中无茶,到一种视若无睹的地步,是意不在喝茶,意在日子。
而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