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国哲学史课程内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基本目的 课程大纲 详细大纲 考核办法 习题思考 基本目的 揭示先秦至近代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基本线索、规律和内容;介绍中国古代主要 哲学家的著作、思想及其前后继承关系和思想异同;评述中国哲学基本范畴的发展演变特点 及其与文化的内在关联。 [回到顶部] 课程大纲: 一、 导言 二、 孔子 三、 老子 四、 墨子 五、 孟子 六、 庄子 七、 惠施和公孙龙 八、 易传 九、 荀子 十、 韩非子 十一、董仲舒 十二、汉代的经学 十三、王充 十四、王弼 十五、阮籍与嵇康 十六、裴頠与欧阳建 十七、郭象 十八、慧远与僧肇 十九、道教哲学 二十、隋唐佛教 二十一、经学与儒家 二十二、周敦颐与二程 二十三、张载 二十四、朱熹 二十五、陆九渊 二十六、王守仁 二十七、罗钦顺与王廷相 二十八、李贽与方以智 二十九、王夫之 三十、颜元 三十一、戴震 [回到顶部] 详细大纲: 《中国哲学史》 教学大纲 一、导言 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与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二、孔子 孔子与儒家、秩序与礼、仁、中庸、天命、君子与圣人 三、老子 老子与道家、天道与道、反与弱、无为与自然、儒家价值的批评 四、墨子 墨子与墨家、兼爱与“仁”的反省、尚贤与尚同、非乐与节葬、天志与明鬼、三表 五、孟子 孔孟之间、 性善论、尽心说、 仁政、圣人论 六、庄子 隐士与庄子、 道与物、心灵与形体、齐物论、逍遥游 七、惠施和公孙龙 名家、 历物十事、 白马论、 坚白论、 指物论 八、易传 儒家的新方向、 两套语言、 道器之间、 三才之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九、荀子 儒家的分化、 性恶论、 天论、 礼与人道、 正名、 虚一而静 十、韩非子 法家、 法 术与势、 道与理、 历史 十一、董仲舒 汉初的儒家与道家、 大一统、 德与刑、 天人感应、 名论、 性与情 十二、汉代的经学 经典与经学、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谶纬 十三、王充 元气、 自然无为、 实知与知实、 性与命 十四、王弼 所谓玄学、 以无为本、 名教与自然、 得意忘言 十五、阮籍与嵇康 竹林七贤、 越名教而任自然、 声无哀乐 十六、裴頠与欧阳建 贵无与崇有、 济有者皆有、 言尽意论 十七、郭象 玄学与庄子、 从山林到庙堂、 独化、 性与命、 玄冥之境、 名教与自然 十八、慧远与僧肇 佛学的传入与六家七宗、 因果学说、 神不灭论、 不真空论、 物不迁论 十九、道教哲学 五斗米道与道教的成立、 葛洪与抱朴子、 陶鸿景、 唐代的老子注 二十、隋唐佛教 天台宗、 唯识宗、 华严宗、 禅宗 二十一、经学与儒家 五经正义、 韩愈、 李翱、 儒家与佛教 二十二、周敦颐与二程 儒学的复兴、 太极、 诚、 天理、 人性 二十三、张载 气论、 一物两体、 心统性情、 人性 二十四、朱熹 理学、 理与气、 太极与理一分殊、 心、性与情、 格物致知、 理欲之辨 二十五、陆九渊 心学、 心即理、 格物、 朱陆之辩 二十六、王守仁 理学的反动、 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二十七、罗钦顺与王廷相 气论的传统、 理在气中、 心性、 知行 二十八、李贽与方以智 童心说、 质测与通几、 随、泯、统 二十九、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 日新之化、 能必副其所、 习与性成、 理势与历史 三十、颜元 理气融为一片、 习行格物、 功利学派 三十一、戴震 气化即道、 血气心知、 理存于欲、 理学与朴学 [回到顶部] 考核办法: 期中测试 以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术论文为主,采取开卷方法,重在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 和评论能力。占总成绩的30% 。 期末考试 采取闭卷方法,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占总成绩 的 70% 。 [回到顶部] 习题思考: 第一讲: 1. 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 2. 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如何? 3. 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第二讲: 1. 孔子的仁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实现仁? 2. 孔子的命是不是命定论? 3. 君子和小人有什么不同? 第三讲: 1. 列出几家《道德经》的注本,比较至少两个以上注本之间的不同。 2. 老子与庄子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3. 关于老子其人和《道德经》文本本身的争议。 第四讲: 1. 墨子的兼爱学说有什么特点? 2. 墨子的非命与天志思想是否矛盾? 3. 墨子的三表法包括那些内容? 第五讲: 1. 什么是“四端”? 2. 谈谈孟子的修养方法? 3.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第六讲: 1.庄子与隐士有什么关系? 2.庄子对道与物的看法。 4. 谈谈齐物论的主要思想。 第七讲: 1. 惠施“历物十事”具体包括那些方面? 2. 谈谈公孙龙的白马论? 3. 惠施与公孙龙思想有什么不同? 第八讲: 1. 谈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