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概述知识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概述知识讲稿.ppt

六.《灵枢》书名的含义   《灵枢》是《内经》的另一主要组成部分。原书九卷共八十一篇,故又名《九卷》。内容和《素问》相近,更着重于讲述经络和针灸。阐明针刺的规律、要领,所以晋·皇甫谧始称之为《针经》。  隋唐时期又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如《九灵》、《九墟》、《灵枢》等。关于取名《灵枢》的含义.  马莳认为“灵枢者,正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圣至元之称,此书之切,何以异是。”   张介宾则认为是“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  他们二人认为都只是依字面解释为神灵、枢机。意为书中所论述的内容是很重要,是医学的枢纽。  然而不少学者认为王冰之所以更名《灵枢》,可能是根据《隋书·经藉志》“九灵”之目,结合道家的“玉枢”、“神枢”诸经的名称更名的,所以上述“神灵”、“枢机”之义,恐怕不符合王冰更名的本意。   正如日人丹波元胤说:“今考道藏中,有《玉枢》,《神枢》,《灵轴》等之经,而又收入是经,则《灵枢》之称,意出于羽流者欤!”   羽,指羽士,即道士的别称。说明王冰将《九卷》、《针经》更名为《灵枢》可能是受道教的影响,取自道藏经。            七. 《素问》是如何流传的?    《素问》之名始于何时,现已无据可考。但从现存文献来看,最早提到《素问》之名的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他在自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但是张仲景只提出了《素问》和《九卷》,并未明确提出《素问》和《九卷》就是《内经》。   其后,晋·皇甫谧在《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中才提到《内经》包括《素问》和《针经》两部分。  《九卷》和《针经》都是《灵枢》早先的名称。  现在所能看到的《素问》本并不是原始的《素问》本。  战国秦汉之际,战乱频繁,《素问》流传至唐代早已残损散失不全,王冰在此情况下,进行了编次和注释。将《素问》由九卷改编为二十四卷,后来又经过宋朝的林亿等校正而流传至今的。   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和通用的《素问》本就是王冰改编的宋朝的林亿等校正二十四卷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九.《灵枢》是如何流传的?   《灵枢》最早称为《九卷》,《九卷》的名称也是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晋·王叔和《脉经》也称《灵枢》为《九卷》,至皇甫谧《甲乙经》才开始叫《针经》。然而他在文中引用《灵枢》经文时,仍然多称《九卷》。  至唐朝王冰校注《素问》时,始用《灵枢》之名,他在叙《素问》引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灵枢》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亡佚不传。   黄 帝 内 经 概要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吴 颢 昕 医学博士  1.如何认识《内经》的价值? 2. 《内经》是什么时侯成书的? 3.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 4. 《黄帝内经》的命名是何含义? 5. 《素问》的含义是什么? 6. 《灵枢》的含义是什么? 7. 《素问》是如何流传的? 8. 《灵枢》是如何流传的? 9. 《素问》的亡篇有哪些? 10.七篇大论的作者是谁? 11. 《内经》与《周易》 一.如何认识《内经》的价值? 《内经》 Canon of Medicine 《黄帝内经》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素问        灵枢           Plain questions   Miraculous Pivot Nine Volumes 1.《内经》理论的历史价值  是中医理论之源:历代医家的医学思想没有超出《内经》的泛畴 尊奉为“医圣”的张仲景,就是在吸取了《内经》的主要理论尤其是感受寒邪发病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书也被奉为“方书之祖”。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在《内经》关于病因病机尤其是在关于火热 的论述的启发下,认为六气皆可从火 而化,创立了火热学说,治疗上也以寒凉药物为主,从而形成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寒凉派。  此外如李东垣的《脾胃论》等无一不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而形成的。 2.《内经》理论的现代价值 2.1《内经》理论仍然是目前中医学发展的源泉。 2.2现代中医治疗疾病仍离不开《内经》理论的指导。 3.《内经》理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3.1天人合一理论对医学发展的意义 3.2预防为主思想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启迪 3.3《内经》整体观是未来疾病治疗的方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