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1中研院物理研究所.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lide1中研院物理研究所

台灣的熱浪 台灣的熱浪主要在台北,其成因主要是都市熱島效應,不是全球暖化的結果。今後空氣汚染改善後,熱浪將更嚴重。 晚上温度增加是熱島效應加上全球暖化的結果。今後對冷氣的須要將變本加厲。 全球暖化對極端降雨的影響 主要根据: Liu, S.C., Congbin Fu, Chein-Jung Shiu, Jen-Ping Chen, and Futing Wu, GRL, 2009. 極端降雨的重要性 大雨增加會導至水災。 小雨是土壤保持溼潤及地下水的重要來源,大雨容易流失。 小雨長期減少會加重旱災,尤其是台灣西南部。 Updated from Liu et al. (2002) Hsu Chen (2002) also noticed the loss of light rain. 中央氣象局十五個站每十年平均降雨強度分佈圖(1961-2005) (準正態分佈)(qusi-normal distribution) 降雨強度(mm/hour) 降雨(mm) 美國每十年平均降雨強度分佈圖(1961-2005) (準正態分佈)(qusi-normal distribution) Linear trends of precipitations ( in mm/4 hours) at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Japan, (a) for 3 time periods, (b) for 4 seasons, (c) for 3 regions, and (d) for 3 urban population ranges. (Fujibe et al., 2005) 台灣降雨強度隨全球溫度之變化 中央氣象局15站資料 (mm/hr) 1961~2005 降雨強度(十等份) 強降雨隨全球温度變化的理論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預測大氣水蒸氣隨全球温度增加7 %/K。強降雨的降雨率取決於邊界層的水氣輻合,因而有相同的增加率。 Trenberth et al. (2003) 認為強降雨增加的程度會因為高空潛熱排放的增加而比 7 %/K更大。 全年總雨量隨全球温度增加值很小,約2%/K。而高空潛熱的增加會使大氣穩定度增加,因此強降雨增加會使小、中雨減少。 但14個IPCC氣候模式估算降雨強度的增加却只有~2%/K,遠小於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預測值.因此IPCC2007對極端天氣受氣候變遷影響的預測相當保守。 ?????????????????????????????????????? Convection that Powers Tropical Cyclone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From Liu et al. (GRL, 2009) 我們的分析顯示IPCC2007嚴重低估極端天氣的變化,也就是水、旱災發生的機率遠超過IPCC2007的估計。 Amounts of precipitation vs.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in bins of 2 mm/day bin-width, blue bars are the average values of two coolest years (1984, 1985) in the GPCP data period (1979-2007), red bars the average values of two warmest years (1998, 2005). 1950-2005全球温度約增加0.7C,~140%x0.7 = ~100%,即全台灣前10%強降雨己增加約100%,而最小20%的小雨則己減少約40% 。 台灣前10%強降雨絕大部份來自颱風或其挾帶的西南氣流,由此可推論夏、秋季之洪水及土石流的發生機率己於1950至2005增加約一倍。(I.e. 莫拉克非偶然事件) 台灣冬、春季之水資源主要靠中小雨, 1950至2005中小雨的減少使旱災發生機率明顯增加。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報告(IPCC2007)估計2005-2035可能會再增0.7C,即台灣前10%強降雨會再增加1950年之100% ,而最小20%的小雨則會再減少1950年之40%。 因此台灣的防洪、防土石流及防旱措施在今後25年須要較1950年增加三倍。 基本解決之道(mitigation)須要阻止地球暖化,節能減碳、甚至地球工程如大量反射陽光都應在考慮之內。 Global Emissions of CO2 /emeu/iea/carbon.html 12 9 4 4 現在 2050年 節約+效率(20%?) 非碳能源(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