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氧吸收磷的前提条件是混合液必须经过磷的厌氧释放,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因为,磷的厌氧释放包括有效释放和无效释放。 有效释放是指磷被释放的同时,有机物被吸收到细胞内并在细胞内贮存;无效释放则不伴随有机物的吸收和贮存,它指内源损耗、PH变化、毒物作用等引起的磷的释放。 在有效释放过程中,可使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大大提高,每厌氧释放1mgP,好氧条件下可吸收2~2.4mgP。厌氧时间加长,无效释放逐渐增加,平均厌氧释放每1mgP所产生的好氧吸磷能力将从2.4mgP降到1mgP以下,甚至降到0.5mgP。 磷吸收对磷释放也有影响,磷吸收完成得越彻底,聚磷量越大,相应地厌氧状态下磷的有效释放也越有保证。 2.磷的好氧吸收与厌氧释放之间的关系 ⑴溶解氧 在聚磷菌放磷的厌氧反应器内,应保持绝对厌氧的条件,NO-3一类的化合态氧也不允许存在,但在聚磷菌摄磷的好氧反应器内却应保持充足的氧。 ⑵污泥龄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而去除,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有报道,当污泥龄为30天时,除磷率为40%,污泥龄17天时,除磷率为50%,而当污泥龄降至5天时,除磷高达87%。 ⑶温度与pH值 在5~30oC的范围内,都可以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除磷过程适宜的pH值为6-8。 3. 生物除磷过程的影响因素 ⑷BOD5负荷 一般认为,较高的BOD5负荷可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 有机基质不同对除磷也有影响,一般低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强,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弱。磷的释放充分,磷的摄取量也大。 ⑸硝酸氮和亚硝酸氮 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存在会抑制细菌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在好氧条件下对磷的吸收。据报道, NO-3-N 浓度应小于2mg/L。 (二)生物除磷工艺 1.福斯特利帕(Phostrip)除磷工艺 本工艺各单元设备的功能如下: 1)含磷原废水进入曝气池,同步进入的还有由除磷池回流的污泥。曝气池的功能是去除有机物(BOD或COD),聚磷菌过量地摄取磷,可能出现硝化反应。 2)混合液由曝气池流出进入Ⅰ沉淀池泥水分离,已除磷的上清液作为处理水而排放,含磷污泥沉淀。 3)含磷污泥进入除磷池,这里保持厌氧状态,含磷污泥释放磷,投加冲洗水,使磷释放充分。已释放磷的污泥沉淀,并回流曝气池。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池。 4)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池,同时向混合池投加石灰乳,混合后进入反应池。磷与石灰反应,形成磷酸钙。 5)形成的磷酸钙在Ⅱ沉淀池沉淀与上清液分离,污泥排出充作肥料,上清液回流曝气池。 本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① 除磷效果好,处理后的水含磷量一般都低于1mg/L。 ② 污泥含磷高,一般为2.1% ~ 7.1%。 ③ 石灰用量低,介于21~ 31.8mg/m3废水之间。 ④ 污泥易于沉淀、浓缩、脱水、不膨胀。 ⑤ 根据BOD/P比值调节回流污泥与混凝污泥量的比例。 本工艺存在的问题包括:流程复杂,运行管理复杂,建设费用高;Ⅱ沉淀池底部可能形成缺氧状态,而产生释放磷的现象,故应及时排出。 一、水体中的氮及其危害性 二、废水生物脱氮技术 三、废水生物除磷与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氮以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形态存在于水体中。 有机氮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它们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废物和某些工业废水(如羊毛加工、制革、印染、食品加工等)。这些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后,将转化为无机氮。 水中的无机氮指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这三种无机氮统称为氮化合物)。它们一部分是由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施用氮肥的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以及某些工业废水(如化肥厂)等。 式中 Ka —— 离解常数 [NH3] —— 氨的浓度(mol/L) [NH+4] —— 氨离子浓度(mol/L) [H+] —— 氢离子浓度(mol/L) 动态平衡时 氨氮在水中是以NH3或NH+4两种形式存在,即: NH+4 ? NH3+H+ Ka= [NH3]+[H+] [NH+4] 式1 式2 水中总的氨氮物料平衡式可写为:总的氨氮浓度=[NH3]+ [NH+4] NH+4在总的氨氮中所占的比例可用下式表示: NH+4 = [NH+4]+[NH3] ×100 式3 = 1+ [NH3]/ [NH+4] w[NH+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ppt
- 2012年A组溶血性链球菌指南.ppt
- 2015-2016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
- 2015-2016高中生物同步备课课件第3章第1节.ppt
- 2015-2016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课件专题1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ppt
-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修3课件32动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ppt
-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3课件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整合.ppt
-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中图版选修一课件34酶的固定化.ppt
- 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化学教学课件34海水中的元素.ppt
-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中政治必修四原创精品课件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ppt
- DB41T 2965-2025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布设规范.pdf
- DB41T 2901-2025涉气排污企业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技术指南.pdf
- DB37T 4879—2025大型海藻附生和内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pdf
- DB37T 4904—2025链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技术规程.pdf
- DB41T 2878-2025钢渣集料冷铺抗滑磨耗层技术规程.pdf
- DB41T 2948-2025山茱萸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 DB41T 2961-2025石蒜类植物种植技术规程.pdf
- DB42T 2424-2025湖北省建房切坡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pdf
- DB42T 2425-2025自然资源光学遥感卫星影像应用分类分级规范.pdf
- DB37T 4882.2—2025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 第2部分:盐沼湿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