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望海潮〉〈南歌子〉.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海潮〉〈南歌子〉

寫實與浪漫 ─柳永、蘇軾「詠潮詞」(〈望海潮〉、〈南歌子〉)之比較探析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顏智英 一、前言 文本: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隄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烟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鳯池誇。(〈望海潮〉) (柳永,985或987-1058,字耆卿,世號柳屯田) 海上乘槎侶,仙人萼綠華。飛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頭來處、渺天涯。  雷輥夫差國,雲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寫取餘聲歸向、水仙誇。 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此世一塵砂。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漁人一葉家。早知身世兩聱牙。好伴騎鯨公子、賦雄誇。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和蘇伯固二首〉)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相同之處:皆有「歸……誇」之句式,又均使用「麻」韻。由此可以見出二家「詠潮詞」的關連之處 相異之處:這兩篇同作於北宋的「詠潮詞」,在主題內容與藝術表現方面分別呈顯出「寫實」與「浪漫」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傾向,其因為何?其審美表現的實質情形又是如何? 本文擬採取這兩種批評取向,對柳、蘇「詠潮詞」的創作精神與手法進行較深入的觀察、比較,期能運用「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考察其藝術表現的獨特之處。 二、「寫實」與「浪漫」之理論簡述 (一)「浪漫主義」文學 時間:產生於歐洲的十八世紀末期,盛行於十九世紀的前三十至四十年代。 原因:由於十八世紀工業文明的發展導致社會動盪、貧富差距加大,以及啟蒙運動的懷疑精神使得「崇尚理性」、「講求規律」的新古典主義體系衰落,因而主張「解脫理性約束,尋求活力的脫羈」的浪漫主義文學風潮便在歐洲各國蓬勃地發展起來。 創作主張:偏愛表現主觀的理想、著重抒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追求創作的絕對自由、嚮往非凡和奇異的事物、喜用誇張和對比等予人強烈印象的寫作手法和生動的語言等,在在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 (二)「寫實主義」文學 時間:「寫實主義」正式成為口號並確定為一個美學流派,則始於十九世紀五0年代的繪畫領域。 原因:科學發展帶動了工業文明的快速進展、資本主義的興起、實證哲學的盛行,使得文化思想產生了「新」的變革,開始厭膩於浪漫主義的無視於自己所處的時代,因而在文學上認為應該以一種正視現實的清醒態度,來描寫作家主觀意識之外的真實事物。 創作主張:「寫實主義」是道地法國文化的產物,其文論主張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實,福樓拜認為「一件東西只要真,就是好的」,這種真實感,是生活上的真實,與浪漫主義的想像力適成對比;在創作態度上要求做到客觀,「隱藏自我」;在創作方法上則要求如實的觀察與精確的記敘,在照相式的細節描繪中使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 由是可知,浪漫主義是對約束心靈的新古典主義的反撥,而寫實主義又起於對浪漫主義忽略所處環境的厭膩。 三、寫作背景之比較:「呈太守的頌詠」與「和下屬的韻歌」 (一)柳永〈望海潮〉 作於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時柳永已是69或67歲的晚年),仁宗在位四十一年,以仁慈為本,清心省事,以德化民,政治安定;社會經濟迅速恢復;交通便利、貨幣交換經濟成熟的情況下,商業活動空前活躍;城市的商業經濟高度地發展,市民階層也漸漸形成。 就個人背景言,柳永有儒家經世濟民之志、注意民生疾苦。年約五十才中進士,惜仕途不順,始終作著推官、知縣等地方小官,但他任地方官時,仍勤政愛民,甚受百姓愛戴,作〈望海潮〉時的柳永,已是年近七十的老人,政治的企圖心雖已隨著年齡增長而趨於淡薄,但澤被百姓的仁者襟懷未嘗稍歇,因而對於眼前商業大城杭州所呈現的民生富饒的景象,想必是滿心喜悅的,詞中不僅真實再現了當地的物阜民豐,且將此一治績歸功於在座的太守,因此,全篇充滿著寫實、歡樂的情調。 (二)蘇軾〈南歌子〉 作於北宋哲宗元祐四年或五年(1089或1090),年54。就時代背景言,元祐年間經歷了王安石熙寧變法,不僅政爭愈發嚴重,民生經濟亦有極大變化,與仁宗時活躍的經濟活動相較,哲宗時的民生經濟是經歷過動盪之後的休養生息。 元祐元年,宣仁太后垂簾聽政,是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黃州貶謫的挫折後,人生進入順境之始,但同時也是他又一次捲身政治風暴之端。在京都的三年中,他雖身處高位,卻因個性耿直,堅持己見,因此與諸多台諫大臣不合,身處在複雜矛盾的人事紛爭之中,他深覺不安於朝,決定離開京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他終於在元祐四年三月獲准出知杭州。三年京華的勾心鬥角,使蘇軾深感厭倦嫌惡,如今得以抽身遠離是非,與下屬蘇堅共賞錢塘美景,詞中自然充滿了對俗世的厭惡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