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团体协约实务
從實務面進入團體協約協商 荊人不貴玉,蛟人不貴珠 學校無法置身其外 勞裁(100)字第29號 工會不具團體協約之協商資格,但此並不妨害申請人工會採取一般性團體協商方式請求相對人協商系爭會務假事宜。 若工會採取一般性團體協商方式,雇主依法本無協商義務,但若有事證足以證明雇主拒絕工會一般性團體協商之請求,具有不當勞動行為之認識、動機時,依其情形仍有可能構成工會法第35條第1項第5款所定不當影響、妨礙或限制工會之成立、組織或活動之不當勞動行為。 校長必須承受的重 學校是教師的雇主,校長是學校法定代理人,擺脫不了雇主身分。 即便是全國、全縣一致性議題,只要教師工會要找學校協商,學校還是不能拒絕。 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對問題。 家長角色 因程序之進行將影響第三人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者,行政機關得依職權或依申請,通知其參加為當事人。(行政程序法§23) 家長非雇主,依團體協約法無法以家長身分直接參與協商,建議可以雇主協商代表身分參與。 家長參與方向:要求參與雇主(學校、縣市政府或教育部)協約版本內容之訂定並監督協商進行。 外部支持力量有時甚於參與實質協商會議。 算盤(1/2) 勞基法(§1):「為規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特制定本法;…雇主與勞工所訂勞動條件,不得低於本法所定之最低標準。」 勞基法(§84):「公務員兼具勞工身分者,其有關任(派)免、薪資、獎懲、退休、撫卹及保險(含職業災害)等事項,應適用公務員法令之規定。但其他所定勞動條件優於本法規定者,從其規定。」此所謂公務員屬於廣義公務員,與大法官會議第308號解釋令所謂公立學校聘任之教師不屬於公務員服務法第24條所稱之公務員」不違背。 教師的待遇、退休、撫卹、資遣、保險等權益與是否組工會無關,依目前規定,教師待遇--公立學校教職員敘薪辦法,教師退休--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教師撫卹--學校教職員撫卹條例,教師保險--公教人員保險法。 教師的勞動條件原就有法令規定,這些規定優於勞基法,當然適用原來的法令規定。 算盤(2/2) 教師加入工會還是教師,適用教師原有的法令。工會法雖然修改,但這些法令並沒有修改,如果想改變上列教師工作條件,就必須修法。換言之,主戰場在於立法院,而教師工會一旦成立,進行立法遊說的實力只會更強,也更能保障教師權益。 成立教師工會,仍然可以在各級學校成立「分會」。各分會仍可照樣設會長、酌減授課時數、並派代表參與校務決策機制,學校教師還免去召開理監事會、報主管機關的困擾。 全教會因應方向:力爭完整勞動三權、力擋教育三法惡修、全力進行會員教育、積極與社會對話、成立組織轉型小組、協助各縣市教師會轉型。 轉念 是好人是壞人,就看你什麼時候遇到他。 拿著火炬未必是自由女神;銜著橄欖枝不一定就是和平鴿。 不是別人贏,只是因為你沒有聲音。 在天堂中碰到的不一定都是天使。 入得其門,才能出得其外。 越接近對方的水準,越能了解對方。 進了速食店,別想勸他不要吃漢堡。 不能總以自己想當然爾的角度看事情。 雞蛋由外而破是食物,由內而破是生命。 面對協商---遇要求協商(1/3) 教育部101.5.14台研字第1010088351號: 學校遇有教師工會要求團體協商之同時,即應先將工會所提協商版本函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知悉,並由相關機關視協商議題權限審酌是否違反相關法律、屬單一學校或跨校性議題、縣市或全國適用一致性及是否涉及財務支出等,並為必要之行政指導。屬學校權責者,如學校排課、擔任導師等,則以學校為協商主體;若為縣市一致適用、地方財物或全國一致性之議題,則以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為協商主體。 勞委會101.8.17勞資2字第1010075203號: 學校為教師聘約之當事人,始有權與教師職業工會締結團體協約,因此,學校如就部分議題欲由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代表協商者,當可將協商權依民法規定由教育主管機關代理。 面對協商---遇要求協商(2/3) 彰化縣政府102年6月3日府教學字第1020164809號: 學校應面對教師工會之團體協約協商,且團體協約法並未規定相關訴求皆應達成協商共識。 教師工會應就協商內容、時間、地點及進行方式,正式向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出訴求,且其希協商內容亦須具體而非籠統陳述,方為團體協約協商之成立要件。 教育部與勞委會所達成之「視協商事項權責認定團體協約協商主體」共識,係以「協商主體」取代「雇主」,以避免雇主認定之爭議,原無團體協約法之適用(因協商主體並非團體協約法所稱雇主),然勞委會為避免各協商主體以任何理由拒絕與教師工會進行團體協商,爰要求各協商主體亦應受該法第6條第1項誠信協商之規範。 面對協商---遇要求協商(3/3) 工會向學校提出團體協約協商要求時,除直接面對外: 當經通報機制而變為複數協商對象時,由各雇主協商當事人推派代表共同組成協商團隊與工會協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