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183;窗前谁种芭蕉树》.docVIP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183;窗前谁种芭蕉树》.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183;窗前谁种芭蕉树》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183;窗前谁种芭蕉树》 版本一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1] 版本二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2] 版本三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词句注释 添字丑奴儿:词牌名。一作“添字采桑子”。“丑奴儿”与“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中庭:庭院里。 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伤心”二句:这里或许分别对杜牧《雨》诗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温庭筠《更漏子》词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无名氏《眉峰碧》词的“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等句,有某种借取和隐括。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此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芭蕉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质特性,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本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全词篇幅短小,含蓄蕴藉,用语直白,运笔轻灵,情思沉切。 【背景】 此词的主人公是流寓他乡的嫠妇李清照。她的住宅庭院,或是半途购置,或是临时租赁。窗前那丛高大的芭蕉树,也不知是哪年哪月谁人所种,以其身高叶大的浓阴,遮盖了整个庭院。炎夏酷暑中,犹如热中送扇,使人感到如此凉爽适意。这丛芭蕉的绿叶是那么舒展,蕉心卷曲又那么好看。叶叶心心,不断地给人以清凉舒适之感。 在夏日的白昼,词人倍感蕉叶蕉心的清凉宜人,但是一到夜晚,尤其是雨夜,这丛芭蕉树真是造孽啊!下片的“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二句,虽然可能对前人的诗词佳句有所借鉴,但是其词旨和词艺皆远胜于上引诸作。原因是李清照平生所经历的一件又一件的“伤心”事,一则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承受的,更不是放荡不检的杜牧和儇薄无行的温庭筠等人所能体察得到的。所以,他们和她所描写的不同时代的同类生活感受,其真实性和感人程度显然是大不一样的。二则词人私自的“伤心”事虽然大都已成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心”的程度也会逐渐弱化,但另一种“伤心”事,也就是忧国伤时之感,却与日俱增。南宋绍兴年间,由于主和派的得势、主战派的退让,李清照这个一向竭力主张抗战复国的热血女子,能不忧心如焚!正当她为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之时,窗外却下起了“三更雨”。雨点打在芭蕉上淅淅沥沥,接连不断。这接连不断的雨声,使得“伤心”人再想入睡更是难上加难! “北人”,是南渡后词人的自指。“愁损北人”二句的意思是说,我这个被国忧乡愁折磨得已经体损神伤、羸弱不堪的北方人,最不愿意听到半夜三更雨打芭蕉的凄厉之声,从而更加触动“北人”的乡愁,彻夜难眠。所以这里一转上片对种树人的感念之意,而对无辜的芭蕉树产生某种埋怨情绪。结拍的“不惯起来听”,似应作如是解:由于不习惯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词人被搅扰得睡不着,索性坐起来倾听雨声,此系无可奈何而为之。也就是说,“北人”不像“南人”那样,对雨打芭蕉之声习以为常,照样酣睡。因为“南人”不像“北人”那样怀有浓重的家国之愁。 【赏析】 李清照于建炎二年(1128)春南渡至江宁,之后不久就是江南的梅雨季节,这篇就是此问所作。作者托物言志,借芭蕉抒发了怀恋旧国、心系故园之情,全词曲折婉转,能移人情。 上片侧重描写芭蕉的形象。以“窗前淮种芭蕉树”起笔,暗含疑问,“谁种”即是“不知谁种”之意。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离乡背井,辗转漂泊,从青州来到了南方,从此寓居江南,成了天涯况客,这里的“谁种”虽是平淡之笔,却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客居他乡之意。芭蕉生命力很强,能长得很高,叶子宽大颀长,“阴满中庭”突出的就是芭蕉的这种繁盛之貌,但是连用两个“阴满中庭”,就给词弥漫了一种阴沉、闷塞的气息,芭蕉遮蔽了中庭的阳光,也遮蔽了自己的心。接着,词人将描写视点锁定在芭蕉树的局部:蕉叶和蕉心。蕉叶舒展,蕉心弯卷。一舒一卷,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