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研究进展

2010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对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推荐 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100mg/d)进行一级预防 10年CVD风险10%且无既往血管性疾病史的成人糖尿病患者考虑使用小剂量(75-162mg/d )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策略(C) 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③糖尿病 合并下述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①血脂异常;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 2011 ADA 指南 2010 中国高血压指南 2010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TIA- 治疗决策建议-血管内治疗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CEA CAS 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患者,不常规推荐颅内外搭桥手术 颅外椎基底动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CAS 治疗决策建议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为70%-99%的新发(6个月内)TIA患者,如果患者年龄在40-75岁之间(预期寿命至少有5年)”,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事件发生率6%),行CEA或CAS。 新发缺血性卒中或TIA、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50%-69%)的患者建议根据其具体情况(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及发作时症状的严重程度或最佳内科治疗无效者)行CEA或CAS。狭窄程度50%时不适合行CEA 或CAS。 TIA患者有CEA或CAS适应证时,建议治疗在2周内进行。对于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患者,不推荐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 椎基底动脉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经内科治疗(抗栓药物、他汀类药物及其他控制危险因素治疗)无效者,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血管内治疗 。 * * TIA和缺血性小卒中都属于医学急症,如果套用心内科的概念,TIA应属于不稳定性的脑缺血,由于TIA是可逆性的脑缺血综合症,症状可以恢复,所以TIA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 有一种误解,TIA的卒中复发风险低于脑梗死患者,但一系列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TIA患者的卒中再发风险并不低于卒中。7天内出现卒中的风险为8%;30天内出现卒中的风险达30%,90天内出现卒中的风险为10%-20%(平均为11%) 急性卒中患者早期出现卒中的风险, 90天内卒中复发风险为2%-7%(平均为4%) 在TIA出现后头3个月内是脑卒中高危期。 * TIA患者长期的缺血事件再发风险也很高。 一项英国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TIA患者长期不仅有很高的脑梗死发生风险,同时也有很高的心梗和猝死发生的风险。 考虑到任何致死和非致死性的事件,心梗和冠心病10年发生的比率为27.8%,而任何卒中的发生率为18.8%。如果考虑首次卒中/心梗和血管性死亡的复合终点,则发生率增长到42。8%。 这项研究的结果提高了从微小血管事件中恢复的人们长期预防血管性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即使这些微小事件是在10年以前发生的。 Long-term outcomes of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TIAs) have been poorly documented, and are often skewed by a focus on the short-term likelihood of stroke following a TIA. However, a data review undertaken recently in the UK has confirmed the same trends as observed with stroke – in the long-term, TIAs are more likely to herald MI or other CHD deaths than future strokes.1 When both fatal and non-fatal event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10-year rate for any MI or CHD event was 27.8% versus 18.8% for any stroke.1When the 10 year risk for any first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vascular death was measured, the rate increased to 42.8%. A caveat on these data is that patients in this registry had to be a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