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 经络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第十一章经络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一、保持经络畅通是获得健康长寿的关键 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有人认为,经络系统实际上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人体一切生理和病理过程,都在经络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经络是保持人体健康获得长寿的关键。 一切生物体内都蕴藏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各种方式激发这种能力。只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后,人们逐渐忽视人体的自愈力,这也是现代医疗体系的危机所在。如果人人都能经常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锻炼经络,则人类的健康水平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二、经络穴位是养生治病的重要途径 1、十二经脉的名称 人体有12条经脉,每条经脉各源出于一个脏器,由里往外,通上达下。互相联接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2、十二经脉的流注和走向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3、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足阴经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4、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归属于经络,经络络属于脏腑,腧穴—经络—脏腑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袭之处所,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反应病候的作用,如胃肠疾病患者常在足三里、地机等穴出现压痛过敏。 腧穴防治疾病的关键就是接受适当的刺激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刺激腧穴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以及经络所过或所属组织、器官的病证。腧穴有双向调节或特异的治疗作用。 5、常用取穴方法 ⑴体表标志法 指利用人体各部由骨骼、关节、肌肉、肌腱等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的外形,毛发的边际,指(趾)甲的边缘及乳头、肚脐等自然标志取穴。 ⑵骨度分寸法 如:前发际正中为12寸,两眉之间(印堂穴)至前发际为3寸,后发际正中至第7颈椎棘突下为3寸,两额角之间为9寸,耳后两乳突之间为9寸。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为9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两乳头之间为8寸。 ⑶手指比量法 a、中指同身寸:患者中指与拇指相对屈曲如环,取其中指中节桡侧两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和背腰部的横寸。 b、拇指同身寸:患者拇指指关节横纹处的宽度为1寸,用于四肢部的直寸 c、横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的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取其中指近端指关节横纹处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为3寸,用于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腰部的横寸。 ⑷简便取穴法 本法是在取穴时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标志取穴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时可与体表标志法、骨度法等结合使用。 风市:立正垂臂,股外侧中指端所指之处 列缺:两手虎口自然平直相交,食指尖端所指处 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 劳宫:半握拳,中指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 6、四肢治疗部位的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把上肢分成两个部分: 肺经向外到大肠经之间的区域,可以治疗肺系统的疾病,比如鼻塞、鼻血、咳嗽、痰多、气喘、咽痛声哑、胸痛、气短等。 心包经向内到三焦经之间的区域,可以解决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比如心律不齐、高血压、心绞痛、心烦、失眠、惊悸、精神萎靡 在这些区域进行试探性按压,哪里最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哪里就是最能发挥疗效的敏感点。 下肢后侧和内侧的区域,是肾经和膀胱经的循行所在,治疗与肾和膀胱相关的疾病,如尿频、尿急、水肿、性冷淡、性功能低下等,都可以在这一区域找到敏感点。 下肢的前侧和外侧,是肝经、脾经、胃经、胆经的循行之处,这里是调养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部位。像腹痛、腹胀、干呕、消化不良、泄泻等病症,都可以在这一带找到敏感点来治疗。 记住一点,按摩的穴位不敏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