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方案

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方案 为促进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产业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山东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及《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有关要求,结合全省黄河滩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专项方案。 一、基本情况 山东黄河现行河道是1855年河南省兰考县决口改道后形成的,由菏泽市东明县入境,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全长628公里。全省黄河滩区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6万亩。 滩区土地面积相对集中,仅菏泽、济南两市滩区面积就达1010平方公里,占全省滩区面积近60%。历史上黄河滩区洪水灾害风险较大,1950年以来,山东黄河滩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20余次,受灾村庄1.23万个次,被水围困人口累计达到160.8万人次,转移滩区群众98.7万人次,倒塌房屋73.1万间,经济损失46.4亿元。长期以来,滩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受黄患威胁及河道管理限制,多年来投入不足,交通、水利、电力、农业等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滩区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群众收入水平低,滩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加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不相适应。 (一)产业基础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黄河下游洪水灾害风险得到基本解除,滩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滩区农业开始稳步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种植业为主导产业。滩区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花生、棉花为主,几乎没有工业或加工业,2016年滩区粮食总产量262万吨,其中夏粮142万吨,秋粮120万吨。 二是高效特色农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滩区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如菏泽市牡丹区中药材、东明县富硒西瓜、鄄城县金银花和蔬菜、惠民县食用菌等都得到了较快发展,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初见成效。近年来,滩区各市县依托黄河滩区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庄子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滩区文化内涵,与休闲观光农业相融合,拓展农业生产的休闲、旅游、服务、文化功能,并打造了多个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旅游点,如济南黄河公园、鄄城庄子观文化园、利津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滨州沿黄休闲农业旅游区等。 (二)发展优势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黄河滩区耕地面积大,紧靠黄河,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资源丰富,饲草饲料资源充足,同时滩区环境保护较好,宜种农作物种类丰富,适合发展各种优质粮食、蔬菜、林果等高效特色产业。 二是劳动力资源充足。滩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由于滩区内经济基础薄弱,对劳动力吸纳较少,劳动人口多数常年外出打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吸引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符合群众意愿。 三是生态环境优美。黄河滩区地广人稀,以传统种植为主,污染源少。滩区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有多个黄河湿地、黄河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区,是黄河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是黄河文化底蕴深厚。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和古老的齐鲁文明。历史上的黄河是重要的航运通道,黄河沿岸形成了许多造船风俗、民工风俗、船商风俗等,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址和风物遗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是区位优势明显。黄河滩区贯穿山东西北部9个市,周边交通网络框架完善,京九高铁、通用机场、青梁高速、济徐高速、铁水联运等项目正在建设,黄河滩区畅通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形成,为加快滩区产业发展、积极对接外部经济提供了基础条件。 六是政策倾斜力度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黄河滩区作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居民迁建工程的启动,各级各部门支持滩区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不断加大。 (三)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滩区农业多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经济作物品种少,种植结构单一,农业机械化和劳动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农业设施落后。滩内农田水利设施少,现有沟、路、渠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老化、损毁、失效问题严重,排灌能力差,普遍存在旱季浇不上、雨季排不出现象,已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三是农业产业投入不足。受滩区土地洪水灾害风险和黄河河道管理有关规定限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多年来无法落地实施,政策性投入水平低,影响和制约了滩区农业产业发展。 四是农业科技水平低。滩区农民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农业科技水平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不够,同时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当地产业发展缺少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是

文档评论(0)

dianxin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