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逻辑学课 二 概念
逻辑史话 公孙龙:“白马非马”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 “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可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是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 公孙龙《白马论》 第二章 概 念 本章重点掌握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概念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明确概念的基本逻辑方法。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自觉地做到概念明确,从而有效地克服思维混乱、表达不清,做到敏捷地揭露逻辑错误,驳斥诡辩。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 1. 概念的内涵 (“是什么”) ------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又叫概念的含义。 2. 概念的外延 (“有哪些”) -------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有确定性又有灵活性。 三、概念与语词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既对应,又非一一对应。 二者的区别表现为: (1) 一个是思维形式,一个是语言形式; (2) 并非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实词能表达,虚词一般不能表达。如“的”、“吧”是语词但非概念。 (3)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4)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李白《赠汪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这是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数量的多少而作出的分类。 (1) 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对象的概念。如“上海”、“亚洲”等。 (2)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也就是反映一类对象的概念。如“学生”、“工人”等。 二、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这是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是由同一类对象构成的有机整体。如“森林”、“中国共产党”等。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人”、“犯罪”等等。 凡集合概念的前面,均不允许加表示个体数量的限制词,否则便“误用集合”,如“一本丛书”,“一支舰队”等。 三、 正概念和负概念 这是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而作出的分类。 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它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红”、“机动车辆”等。 负概念又叫否定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红”、“非机动车辆”等。 四、 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又叫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这是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实体还是属性而作的划分。 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如:“火车”、“太行山”、“东北虎”等。 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伟大”、“勇敢”、“凶猛”等。 练习: 1、从概念的两种分类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说明下列划线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美术作品是通过线条、色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作品。 2)非司机开车处以罚金。 3)中国女子排球队夺得了世界冠军。 4)《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 2、指出下列划线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面向世界》丛书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综合性大型系列丛书。 2)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3)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 逻辑史话 公孙龙:“白马非马”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 “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可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是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