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法系特点等级制度
中华法系的特点
-等级特权制度
2007~2008学年
学期测验论文
姓名:薛 豪
学号:2007102834
专业:法律硕士 研究生
中华法系的特点-等级特权制度
前言
我国古代东周时期,由于铁器等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经済型态进入转变阶段,生产力水平得到提升,同时教育逐渐普及,形成诸子百家争呜的现象,国家、人民思想开始解放。此时,做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在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奴隶制法律转变为封建制法律。法律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长达四、五千年攸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以及逐步形成的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创新与反思,开拓了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智慧结晶与光辉成就。本文将就中华法系的特点之一:等级特权制度,延续学生在课堂报告时所做之课题,进一步展开,做相关文献汇整及个人阅后心得整理的短篇论述。
在中华法系中有许多的特点,它与世界上其法系既有相似、累同之处,但又有本质上与内容上的区别,以下是其特点的实质内容及相关案例论证。
等级特权的法律起源
曹魏《新律》正式将“八议”定入法典,与此同时还有“官当”制度出现,确立了维护贵族官员的特权制度。“八议”是指对八种权贵人物若触犯法律、做出犯罪行为以后,在审判上给予特殊照顾,所谓“大者必议,小者必赦”,官府不得随意专断,必须上奏朝廷论处的一种特殊对待。而《晋律》在沿用“八议”的同时,规定“除名比三岁刑”、“免比三岁刑”。虽不能确定晋代以“除名”、“免”抵罪,但这种相比的做法,实为以后“官当”之制的滥觞。
八种权贵人物分别是“亲”(皇帝宗室亲戚)、“故”(皇帝故旧)、“贤”(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贤人君子)、“能”(政治、军事等方面有大才能者)、“功”(对国家有大功勋者)、“贵”(有一定级别的官爵)、“勤”(为国家服务卓著有大勤劳者)、“宾”(前朝皇帝及后裔)。
“八议”之说源于《周礼》“八辟”。周有“刑不上大夫”,汉有“先请”之制,但未形成完整体系。曹魏总结前代经验,制定魏律时,使“八议”成为封建法典的主要内容之一。“八议”入律,使贵族官僚地主阶级享有特权,驾于一般法律制裁之上,为统治阶级中的不法份子大开方便之门,以及统治阶级利益的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举例来说,东晋成帝时,庐陵太守羊聃为非作歹,滥施刑杀,一次错杀无辜190人,“有司奏聃当死”,但因景献皇后是他的祖姑,属“议亲”之列,免于处死。南梁武帝时,“王侯皆长而骄蹇不法”,“或白日杀人于都街;劫贼亡命,咸于王家首匿”。晋时傅玄就曾指出:“八议”是“纵封豕于境内,放长干左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行“九品中正制”,朝廷用人以家世门第为标准,为保证世族地主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进一步扩大了官僚在法律上的特权,“官当”制度应运而生,继晋之后的梁,在官身犯,只处罚金。官品从一阶当刑二年;免官者,三年以后照原官阶降一级叙用。《陈律》则正式使用“官当”一词,规定品官犯罪判五年、四年徒刑的,准用官职抵二年刑,余刑居作外,属公罪过误,可处罚金;判二年徒刑的,可用赎刑。
随着法律典章、制度的逐渐完善,等级特权制度在唐代时期达到顶峰、日臻完备,形成中华法系的特点之一。及至明、清始为加强官吏控制而取消某些贵族官僚阶级的特权,例如“官当”,但如“罚俸”、“降级”仍可为特权使用。
等级特权的实质内容
秦汉时期
形成维护特权的制度,在法律上保护特权阶级的一定利益,主要是指对贵族、官员中的犯罪者减免处罚。例如《具律》规定,“公士、公士妻及…年七十以上,若年不盈十七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又规定,“上造、上造妻以上,及内公孙、外公孙、内公正耳玄孙有罪,其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耐以为鬼薪白粲。”有的学者指出,“律文『有罪当刑』之『刑』乃为肉刑,与『完』相对,『完』指不施加致伤肌肤之肉刑。张家山汉简所见有爵者之减免刑罚仅涉及肉刑与徒刑,不包括死刑。另外,贵族、官员的法律特权还表现在对侵犯者的加重处罚一。例如《贼律》规定,“其毋伤也,下爵殴上爵,罚金四两。殴同死(列)以下,罚金二两。”受害者的爵位高于加害者,就从重处罚加害者。《贼律》又规定,“以县官事殴若詈吏,耐。所殴詈有秩以上,及吏以县官事殴詈五大夫以上,皆黥为城旦舂。”这是说因公事殴打谩骂低级官吏,被判处耐刑(剃鬓须),而殴打谩骂有秩以上官员和五大夫以上爵位者,则被判处黥为城旦舂(最重的徒刑附加黥刑)。受侵害官职与爵位的高低决定了加害者受刑的轻重,可见法律对贵族官员之特权的保护相当细致周到。
唐代时期
八议制度
议亲: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简言之,就是皇帝及后妃的近亲属。
议故:故旧。疏议曰,宿得侍见,特蒙接遇历久者。皇帝故人旧友,关系久而甚深者。
议贤:有大德行。疏议曰,谓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