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油田水平井现状分析与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汉油田水平井现状分析与探讨 撰稿人:谢学明 一、水平井发展简况 1999年江汉油田打成了第一口水平井王平1井,该井是引进胜利油田水平井技术,聘请胜利定向井公司完成的。2001年,开始自主创新,独立设计、施工、完成了钟平1井,随后,水平井数量逐年增多,施工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现已完钻18口水平井,见表1。水平井应用范围迅速扩大,由原来的广华、王场、建南发展到张港、浩口、松滋等区块;水平井的深度在逐渐增加,井深由1000多米增加到4000多米;水平井的类型也不断增多,由最初的中半径推广到长半径和短半径水平井(如浩平5井);水平井的井型由单一的常规水平井推广到丛式水平井(如建平1和建平2井,分别开采飞仙关和长兴组两个气层)、阶梯式水平井、连通水平井(如黄盐平1井和黄盐平1井)、以及逐步向分支水平井(建35支平1井)等新型水平井技术迈进。但是由于江汉油区地层的复杂性,导致油层垂深的不确定性,给水平井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致使开发效果不理想。下面从钻井作业角度对江汉油田水平井现状加以分析和探讨。 二、水平井技术难点 1、由于油藏分布在非均质油层中,油层不连续,断层多,横向变化大,单砂层分布面积小,砂泥岩交互现象普遍,导致水平段连续在油层中穿行难。 2、油层薄,目的层靶区小,如广1平1井和广平9井等,油层厚度不到1米。 3、由于油层埋深地下几千米,顶面起伏不平,油藏描述不准确,导致油层垂深不确定,设计的靶区是一个移动靶,准确中靶难。 4、测量信息滞后,LWD的探管距钻头20多米,存在一个测量盲区,给地质导向和定向施工带来困难,水平井着陆控制难。 三、水平井实例分析 (一)广平9井 广平9井在直井段和增斜段控制是比较理想的,下面着重分析着陆控制段的施工过程: 2008年10月18日进入水平着陆施工,定向过程中实测造斜率为0.23°/m,按照该造斜率预测井眼轨迹定向钻进至3634 m着陆进入水平段是比较理想的。在定向钻进期间已经掌握了井下工具的实际造斜率,定向段井深3601.00m、3604.67 m、3609.00 m、3612.71 m、3614.97 m进行测量核对造斜率均为0.23°/m。继续定向钻进至3633.95 m后预测井底井斜增至89.66°进行复合钻进,但实际测到该点井深时,井斜已达到92.1°,造斜率增加为0.34°/m,实钻轨迹与地质砂样显示均已从油层的上部穿出,继续穿越油层失败。 原因分析:1、由于仪器测量零长(指钻头至LWD仪器之间的距离)有20.88 m,存在测量盲区。 2、地层变化,实际造斜率由原来的0.23°/m增加到0.34°/m。 3、油层垂深不确定。 各井段造斜率统计表 测量深度 井斜 方位 垂深 位移 造斜率 工 况 3595.97 81.3 92.4 3417.16 311.40 0.12 复合 3597.83 81.7 92.4 3417.43 313.24 0.24 复合 3601.20 82.4 92.4 3417.90 316.57 0.21 定向 3604.67 83.2 92.4 3418.33 320.02 0.23 定向 3609.00 84.0 92.4 3418.81 324.32 0.23 定向 3612.71 85.0 92.6 3419.16 328.01 0.22 定向 3614.97 85.5 92.8 3419.34 330.26 0.24 定向 3624.46 88.9 92.7 3419.81 339.74 0.36 定向 3633.98 92.1 92.6 3419.72 349.26 0.34 定向 经验教训: 1、本井施工中使用LWD跟踪井眼轨迹,下入钻具组合为:¢215.9mmHJ517G+¢165mm1.25°螺杆+431*4A10(定直接头)+4A11*410(转换接头)+411*410(回压凡尔)+411*411(双公无磁)+LWD+411*410(电池短节)+411*410(无磁加长短节)+¢127mm无磁承压钻杆+411*520(悬挂短节)+521*410(转换接头)+127mm斜坡钻杆*30根+127mm加重钻杆*30根+127mm斜坡钻杆,因仪器其零长过长,对井底井斜数据预测困难。下部钻具组合接头过多,并且接头加工精度差,偏心严重。造成LWD组合弯曲严重,对井下安全和造斜率都有一定影响。并且由于接头多所组成的下部钻具组合呈柔性钻具的特点,其造斜率在地层变化的情况下波动很大。测量数据上电阻率的测量范围不适合江汉地层的岩性变化,没有参考价值。伽玛数据与地质录井岩性描述核对正常,但其测量零长约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