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丧葬文化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丧葬文化知识.ppt

家族丧葬文化 ——“中国家族文化”第二讲 ; 天子死日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普通庶民曰死;纲目;前言;死不被认为是生命的终结,而把它看成是人生旅程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换到了阴世(冥界)。因此,人从死去的这一刻起,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新旅途,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从死亡到丧葬的仪礼,即以此种观念为出发点,葬礼被看作是将死者灵魂送往死者世界必经的手续。 宗法制度下的孝道:事死如事生。只要人人尽孝,统治就会永固,孝为道德的根本,“孝为百行之首” 。“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道融人丧礼是水到渠成。孝子们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禁乐降食、守丧三年等都可视为孝道,甚至出现极端化倾向,而毁形殒身。 祖先崇拜:崇古尊老、经验传授、情感寄托。 农耕社会:有时间;道教与佛教:幽冥世界、地狱观念 人死后要变鬼,鬼可以作祟于生者,亦可保佑生者,所以人们不惜重金去讨好死者,祭鬼祭祖。同时人们认为死后灵魂有知,因此不惜用重金或铺排夸饰去换得死后的富足与安宁。生者无愧,死者欣慰。 俱怕鬼神的心理控制着人们在葬礼中的行为。葬俗中的点随身灯,目的是为了让刚死去的人看清他去阴世的道路,熟悉周围的环境,特别要认识一下那些前来捉拿他的牛头马面。‘烧纸钱”,意为给亡者去阴间的上路盘费。其它如买水、沐浴、烧草床等程式,都是阴间鬼神观念的表现。送葬时的系飞龙鸡压煞、撤满梁米贿赂、举引魂蟠招魂、请风水先生分针等,无不是安抚神灵、贻赂野鬼的心理表现。;重丧祭。凡治丧祭之道,一遵文公《家礼》,衣食棺椁,称家无有。 ——光绪《徽州彭城钱氏宗谱》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礼有质和文之分。如丧事礼仪,最初只是伤痛哭泣、思慕悲哀,此为质。先王以为太直接,便制定了哭丧的形式,穿戴服制等,此为文。文、质相得益彰。后来习俗慢慢演变,只在形式仪文上下功夫,而丝毫不在意制定礼制的初衷。如今的礼制,与其崇尚繁冗华丽,而日趋奢侈,还不如俭朴一些,即使吝啬一点也没关系???因为俭朴虽然不符合礼制的仪文,但不失古时淳风,是礼的本质所在。办丧事的时候,与其礼仪纯熟而没有真正的悲哀,还不如过于哀痛,而不讲究礼节。过于悲痛而不能自已虽然不符合礼制,却是人的天性,是礼的本质所在。天下之事,都是从质开始,逐渐趋向文,当世道衰落的时候,必然只重文而不重质。礼乐虽然形式还在,可是精神已经快要消亡了。;2、死后(第一天);妻儿易服、徒跣、不食;搭建治丧班子;设帏堂——袭;坐次·男性;坐次·女性;饭含;设置灵座;设铭旌;灵堂哭吊;3、小殓(第二天);再次更改服饰——丧主降阶拜谢;首次祭奠;4、大殓(第三天);设立灵床、再次祭奠;丧礼的简化;5、成服(第四天);朝夕哭奠;亲朋吊丧;奔丧;6、落葬(去世后三个月);遣奠:早晨将灵柩抬上丧舆后举行。司祝禀告亡灵:“灵车既驾,往即幽宅。载陈遣礼,永诀终天。”孝帏内的妇女戴上盖头走出,降阶立哭。司祝在爱哭声中奉魂帛登上灵车。 辞柩:在家留守的人们(尊长除外)在袅袅的香烟中且哭且拜,目送灵柩远去。 出殡:出殡的队伍以手执干戈的方相开道,随后是各种木刻、纸扎的明器,其中包括车马、仆从、侍女。丧舆跟随灵车,队列中有功布、香案、食案。丧主以下男左女右在灵柩后边走边哭,送葬的尊长、无服的亲戚可以乘坐马车跟随于丧主等人之后,也可先至墓地。;方相氏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 方相氏驱除的鬼是“方良”。据郑玄注,“方良,罔两也,天子之椁,柏黄肠为里,而表以石焉。《国语》曰:‘木石之怪,夔罔两。’”可见方良即罔两。许慎《说文解字》:“蛧蜽,山川之精物也。《淮南王说》:‘蛧蜽,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发。’ ” 晋杜预注《左传》云:“罔两,水神。” 这里至少已经出现了三种解释。罔两实际上是“恍惚之物”, 不具备实际的形体,游移不定,非明非暗,难以捕捉,因而只能靠方相氏来驱除之。;宋代以后,方相氏在葬礼中的使用更为普遍化。普通人家葬礼已经开始使用方相氏,而且当时的方相氏有用人的,也有用物的(“以竹结缚为之”),但这时已经是用物的居多,而用人的很少了。 方相氏在明代演化为方相、方弼两兄弟。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创造了这两个人物,“方弼”这个名称显然是对应“方相”而设,“弼”、“相”皆是辅佐之义。方相、方弼两兄弟进入了民间信仰的行列,逐渐取代方相氏一人在葬礼中的地位,而演变成为驱鬼两兄弟。在《封神演义》中,方相被封为“开路神”,方弼被封为“显道神” 。;路祭:亲友可在沿路设立祭棚,要停柩路祭。 出殡队伍到达墓地之前,执事们要先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