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自查的报告
宁陵县张弓镇关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的
自 查 报 告
一、张弓镇基本情况
张弓镇位于宁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总面积40.3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总人口5万多人,耕地4.2万亩。全镇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S327省道贯穿全镇5公里,这里是中国低度白酒的鼻祖——张弓酒诞生地,国家大一企业——张弓集团所在地,隋唐大运河支流运粮河流经地,豫剧《抬花轿》故事发生地,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故里。同时,又是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特色景观荟萃。
张弓镇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中州名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文明乡镇”、 “省卫生镇”、“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等称号。201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二、历史文化价值特色
(一)、历史久远、文物古迹丰富。
1、位于张弓镇西北8公里有丁堌堆龙山文化遗址。
该遗址为河南省第5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是商文化的母体文化、直接前驱。从丁堌堆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龙山文化证明,这里4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居住,而且是个人口比较集中、具有相当规模手工业作坊的地方,这是目前宁陵县发现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不仅对研究宁陵历史发现,而且对研究商丘乃至河南历史发展、文化、范围、概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2、隋唐大运河及明代古船遗址
张弓镇自古以来都是豫东地区宁柘睢三县结合处商品贸易、物资交流中心。明清时期晋商、徽商都在张弓镇设有分号,建有“山西会馆”,又加上隋唐大运河支流在张弓设有码头,交通便利,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商品交流中心。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对于古今张弓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据《宁陵县志》记载,流经张弓镇域隋唐大运河支流,又叫运粮河、张弓河、废黄河、小黄河,流经张弓镇7.5公里。宋朝时期,运河西接洛水和汴水,东通淮河和泗水,河宽里许,水深数丈,流水湍急,舟船如织,来往如梭,是唐宋时期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清史稿》载:“宁陵自睢(县)入西南者曰张弓河,迳汉已吾城,东入柘城”。《归德府志》载:“张弓河上自仪封入(归德府)境,由宁陵至柘入涡河”。 明朝正德年间,礼部侍郎吕楠(系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中进士第一名,官居礼部侍郎,著作甚多)曾三渡古宋大运河,路经宁陵,兴作《渡黄河》七绝一首,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诗为:“宁陵三渡小黄河,喜见赛川笑祝鮀。更出寒江渔父雪,酒酣长忆睢阳坡。”
目前,隋唐大运河支流在张弓镇境内全长有7.5公里,流经何楼、黄楼、尖庙、邢庄、北村、东村、霍河、郭子敬、焦楼九个村庄,是张弓镇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在北村通华寺周围曾挖掘出古码头遗址部分砖瓦碎石、古钱币、瓷器等。
3、通华寺
通华寺现座落于张弓镇北村,依傍于古宋运粮河南岸,占地5亩,原通华寺约建于隋朝年间,多次毁于战火,或被洪水淹没,唐代又修复原貌,以后几个朝代,几经毁修。原通华寺占地10多亩,分前、中、后三节院落,并有东跨院。前院一排殿堂分两节,东节六间堂屋,西节三间堂屋,殿堂内除观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座上外,还供有很多神像。中院建有三间龙王殿,东海龙王端坐其间。后院有三间宽敞高大的殿堂,供有如来、弥勒等三尊佛像,两侧立有十八罗汉,殿前有座蛟龙碑,碑座底有一石龟,1926年,通华寺被冯玉祥的部队严重破坏,随后寺庙改为学堂。
2007年,在北村村委及张弓镇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多方捐款筹资,又修建通华寺恢复成现状。
4、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位于张弓镇西村,始建于公元1630年,占地8亩之多,有五间大殿一座,里面供奉着张氏列祖列宗之灵位,大殿前东西配房各六间,是族人议事的地方。南面是三间一过道的大门楼。据《张氏族谱》记载:七世祖鸣风,张氏名人也诰封武功大夫,进封武翼大夫。长子朝佐,任福建省福宁镇右营游击。次子朝佑列赠武翼大夫。三子孟羲任南阳镇一署,邓州三署的最高长宫。现有八世祖孟羲等三人当时的画像三幅为证。张氏宗祠因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坏,1998年经族人维修,现保存基本完好。
5、卧龙桥
卧龙桥原位于张弓镇粮管所东南角,因原桥东西各有一株翠柏,所以,人们又以谐音称为“两柏单一孔”――卧龙桥。1995年秋,张弓镇政府与张弓酒厂斥资50余万元修复卧龙桥。重修的卧龙桥位于宁(陵)黄(岗)路所经运粮河之上。当年修建此桥挖地基时,曾出现七条彩色各异的大蛇盘卧一起的神奇一幕,《宁陵报》曾以《卧龙桥下卧彩龙》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也为“卧龙桥”又增添了一道神密的色彩。
6、御马井
位于张弓镇卧龙桥西北200米张弓酒业院内,紧邻古宋大运河。该井由古代蓝砖砌成,井口呈八角型,据传,该井历史久远,早在张弓酿酒作坊林立之时已经有之。西汉末年,由于刘秀被王莽追杀逃至张弓,人马曾在此井饮水,后人称之为“御泉”。 现井上建有凉亭,并辟有一园,叫“御泉园”。
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州话拼音的方案.doc
- 广州香港、澳门.doc
- 广播电视网络光纤到户实施的方案.doc
- 广西、黔南、黔东南旅游的攻略.doc
- 广禾堂月子调理餐加工的方法.doc
- 广西柳州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的模拟考试.doc
- 广西北海外沙岛碧雅轩室内照明的设计.doc
-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doc
- 广西桂林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的解析版-.doc
- 广西电大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的的答案.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