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 团 公 司 上 报 事 故 及 承 包 商 事 故
中原石油勘探局西南钻井公司
“7·11”落水死亡事故 2人死亡
7月11日上午,中原石油勘探局西南钻井公司90102ZY 钻井队10名员工乘坐东风牌轻型普通货车,从普光分公司大湾403-2H井到毛坝镇,途经一座漫水桥。该桥呈东西走向,混凝土机构,桥面宽5 米,桥长90 米,桥面铺设了两排钻杆排(由直径129 毫米、长约10 米的钻杆,每5根为1组焊制)。当时遇山洪下泄,水流湍急,但没有漫过桥面。9时10分左右,当车行至桥面37 米处,车前轮上钻杆排时出现颠簸晃动、车身稍微倾斜,车厢内左侧2名员工从车厢跳到桥面上,站立不稳、滑到河中被洪水冲走。7月15日、16日在事发地下游4千米处找到2人遗体。
事故主要原因:一是盲目跳车。在过桥途中发生颠簸,车厢内乘坐的人员误以为要翻车而跳车,导致2人落水死亡。二是违章过桥。有关人员违反了西南钻井公司《钻井队雨季值班车辆管理办法》中“在雨季、汛期,通过漫水桥时,测量水的深度可以通过时,乘车人员先下车”的规定,没有让乘车人员下车。三是严重超载。值班车核定载客5人,实际搭载10人。
中原石油勘探局建设集团公司
“7·21”触电死亡事故 2人死亡
7月21日,中原石油勘探局建设集团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处在榆济管道工程第十六标段、位于濮阳县刘屯镇马寨联合站东100米处,吊卸φ508 mm×7.1 mm×11350 mm钢管时,吊车吊钩上部的钢丝绳碰到10 kV高压线,2名施工人员触电死亡,其中1人为劳务公司工人。
这是一起因违章作业、施工现场组织混乱、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所造成的责任事故。事故主要原因:一是有关人员违反《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吊车摆放位置不当,距高压线太近。在输电线路附近吊装作业、不能满足要求的安全距离时,没有停电,也没有设置隔离防护措施。二是起重作业现场管理混乱。无资格人员从事起重指挥、司索作业,作业过程中没有安排专门指挥人员。吊车司机对施工现场环境观察瞭望不仔细,操作失误,致使钢丝绳碰到高压电线。三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触电危险认识不足。
西北油田分公司“7·29”井喷事故
7月28日,西北油田分公司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在BK6H井进行完井作业,中石油西部钻探公司70513钻井队配合施工。3时54分,在经过反潜钻井液作业、连接正替管线并试压合格后,打开套管右翼闸门、准备用油嘴套管进行正替时,发现采油四通右侧的法兰刺漏,先后采取了推压井、正压井,注入泥浆等措施,7时30分天然气(浓度33%,不含硫化氢)大量扩散,井口失控。7月31日压井成功。从失控到压井成功,历时58小时58分。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一起因设计和测试管理存在严重缺陷而导致的井喷失控责任事故。
直接原因:一是四通法兰泄漏。设计方和管理方以现场试压条件不具备为由放弃了四通试压,违反SY/T5483-2005《常规地层测试技术规程》有关井口安装后必须进行全套试压的规定,未及时发现隐患,在转入正替作业时,造成右侧法兰刺漏。二是测试施工管理存在严重漏洞。未针对该井曾发生严重漏失的特殊情况,提出坐油管挂后的环空灌泥浆要求,致使环空替泥浆作业前长达6小时未灌泥浆;未执行油管测试施工设计要求,仅用1台700型水泥车进行反替浆作业,结果耗时3小时15分仅替浆66 m3。三是违章使用无资质队伍。无论是负责采油树与四通启运前试压的承包商重庆华川油建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还是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委托的试压单位,都无试压资质,操作人员也无井控操作证和HSE培训证。四是应急处置不当造成事态扩大。主要体现在:现场未安装正规压井管汇和液控节流管汇及放喷管线;测试流程取代四通右侧节流放喷流程,致使刺漏后不便正替压井;法兰刺漏后,盲目采取先反替压井后正反同时压井的应急处置措施,进一步加剧了法兰刺漏;2台700型水泥车各自连接到环空压井流程和油管压井流程,人为造成了压井排量的不足。加上高密度加重泥浆的共同作用,实际起到了加剧刺漏的负面作用,错失应急处置的最佳时机,并最终使泄漏升级为失控。
间接原因:一是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均无四通两侧压井、放喷流程图,均没有对四通法兰及闸阀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试压的要求,也没有针对四通闸阀及法兰潜在的刺漏风险提出防范措施。设计中要求的大排量替浆措施过于模糊,数据定量不清楚,对替浆车型和组装连接方式无明确要求,操作性差。二是设计单位工程技术研究院和施工管理单位完井测试管理中心认识不到位。BK6H井属于高压、高油气比、严重漏失和水平井,却按普通开发井设计和管理。采油四通现场安装后,对依靠经验做法无法实现两侧法兰及闸阀试压的特殊风险认识不足,未制定具体有效的防范措施。三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尚未按照有关标准要求修订完善完井测试井控实施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