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设计

蘇州新博物館精妙在於,從新館的任意房間的窗戶往外看,就能發現新館坡度與遠處及更遠處的蘇州傳統民居的屋頂坡度,幾乎不差分毫。 蘇州博物館新館裏還有一個很妙的部分,是根據宋畫複製的宋代草堂墨戲堂。是一間古樸的茅草屋,曰“墨戲堂”,明式條案、文房四寶,壁懸字畫,格子木窗,透出滿眼秀竹,情趣無限。   墨戲堂三間六椽,採用宋式江南民間廳堂建築,按照宋代《營造法式》,牆體以編竹夾泥牆做法,屋面草頂,草是蘇北濕地的紅茅草,在野外20年不腐爛。地面以陶缸為點式龍骨空鋪地磚,一派簡約雅致的風度。 貝大師他要讓宋畫齋這間屋子本身成為展品,展示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調素琴,閱金經”的宋代民居陋室,是貝聿銘與東南大學建築系教授朱光亞結成的共識,遂借宋書畫家米芾之深致,輕築草堂,攝卷散帙,臨池墨戲。 宋畫齋是新館中唯一以傳統手法營造的展廳,充分體現了“簡單、樸素、自然”的美麗。 建築內外的任何尺度,都與“11.25”這個模數有關,哪怕是門口的一根線條,都是這個“11.25”的倍數。類似于黃金分割,這是貝聿銘多年來尋找到的令參觀者視覺感受最舒適的一個尺度。 蘇州博物館新館究竟有多少令人拍案叫絕之處?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似乎新館的每一處,幾乎都隱藏著一個“密碼”。有空一定去看看哦! The End 蘇州 博物館 -新館- 背景音樂:古箏.高山流水 蘇州博物館新館在選址之初,就和當年貝聿銘設計盧浮宮博物館、中國銀行大廈等著名建築一樣,引來爭議一片。因為新館東貼忠王府(原蘇州博物館所在地)、南靠東北街、西挨齊門路、北臨拙政園,幾乎是“鑲嵌”其中,如此敏感的限制也同樣造就了貝聿銘的非凡設計。 蘇州博物館新館建築採用地下一層、地面一層為主的結構方式,最高處不超過地面16米。“中而新,蘇而新”是貝聿銘為新館確定的設計理念。 新館設計借鑒了蘇州古典園林的風格,庭園中的竹和樹,姿態優美,在與建築剛柔相濟的對比中,產生了和諧之美。紫藤園西南方的紫藤樹,還嫁接著從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來的枝蔓,以示延續蘇州文化的血脈。 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創意山水園 新館建築坐北朝南,分成三大塊: 中央部分為入口、中央大廳和主庭院; 西部為博物館主展區; 東部為次展區和行政辦公區。 東部輔展區,廊道盡頭設紫藤園和休憩茶室。 西部博物館主展區設有休息小廳。 “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老的名言。設計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築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將天窗開在屋頂中間部位,自然光線透過木貼面的金屬遮光條交織的光影,進入博物館的活動區域。光線經過色調柔和的遮光條的調節和過濾,產生層次變化,仿佛能讓周圍的線條流動起來,令人入詩入畫,妙不可言。? 博物館處處反映貝聿銘“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築物上, 體現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的設計思想。 博物館裏到處可見三角形、菱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幾何圖案,還有無數並列的直線條營造出的韻律。在博物館的頂棚和山牆上大量運用了玻璃,這不僅使得展區更加明亮,而且也使博物館顯得通透。 博物館的基本色調是灰白兩色,正是粉牆黛瓦的蘇州所常用的傳統色,建築尺度與蘇州傳統民居也極為相似,在現代幾何造型中體現了錯落有致的江南特色。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