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章‘兴会体物’与创作身体感.pdf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肆章‘兴会体物’与创作身体感

第肆章 「興會體物」與創作身體感 第貳章第三節曾論述到:在「氣感遷化」觀感中的傷時思鄉之情,在感物體 驗中迴映到詩人自身的境遇,情感語態是濃烈的,詩人用許多發抒情感的詞語, 來描摹這種感物體會;而在「興會體物」的體物活動中,即使有著傷時、傷春之 情感,詩人與現象場之關係已非牢牢密附地類應在一起,而有著體物的距離感, 這是詩人創作主體的介入。此種距離感,讓景物在現象場中的形貌更為突出,而 詩人觀感的情感用更精簡的字詞表達(甚或意在言外,情在景外),其情感特質 更為內斂隱藏,不再是噴湧般的個人情懷之傾瀉,而是更為冷靜自持地流露其體 物之懷。這種體物之懷,乃是「興會體物」之觀感活動逐漸從「氣感遷化」的類 應體驗中形成的新的身體感,此種身體感既從不同的面向來捕捉、描繪、刻寫外 物—描繪、刻寫的體物身體感逐漸脫離了與世界交織在一起的類應身體,從新的 視角、新的物我關係中來把握呈現在眼前的世界、景物,重新安排情感與景物之 間的關係,也更自覺地運用創作技巧來達成這種刻寫、捕捉世界的新眼光。因此, 創作體驗以及對於創作活動、批評論述的思考是與「興會體物」之身體感之新發 展相表裡而一同發展的現象。 本章從創作身體感的角度論述「興會體物」觀感模式與創作自覺的關係,除 了可見出「興會體物」之身體感中漸趨重要的創作自覺如何影響詩人體物書寫, 包含了對於物色形貌巧似的捕捉,以及詩歌聲律變化的自覺追求如何改變了創作 身體,也可見出自 「氣感遷化」傳承而來的類體驗和類思維如何進入創作活動中、 如何進入作品中,如何受 「興會體物」身體感之影響而改變了其原先的類應關係。 以此見出「興會體物」有別於「氣感遷化」之處。此章的論述分三方面進行,其 一先概略介紹從「氣感遷化」時代自然抒懷的詩歌發抒發展到「興會體物」時代 有意識的創作主體之間觀感模式的變化。其二則借用《文心雕龍》中論創作過程 的框架,參照《文賦》,將創作時如何面對世界,如何在心象階段協調物象、文 字意象、情感等內在韻律之流,如何付諸文字的過程,這牽涉到思維如何化為語 言、體驗如何進入詩歌形式等問題,也牽涉到透過世界所捕捉到的各種物色面向 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知覺體驗如何透過文字重現其主要的觀感內 容。其三,則討論對聲律自覺的追求如何在觀感體驗中扮演新的身體感框架,而 影響創作活動及其作品的面貌。 第一節 從自然抒懷到有意識的創作 1 在「氣感遷化」的時代,詩歌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產物,其或指向 政治上的比興託寓,以發抒在群體生活中受挫困厄的情感;其或發抒個人感時傷 逝之情,或思鄉懷歸、或念友思舊、或感嘆人生如寄,而潛藏著群體共感關係的 回歸或知音對話理想的期盼,都是一種以自然抒懷為主的發抒態度。詩歌的產 生,如同個人言談話語的流露,隨著情感的迭宕起伏而具現成文辭字句,無論意 象或聲律,都不刻意講究,隨其辭氣之長短、聲調韻律之高低變化而自然成文。 然而從魏、晉以後,逐漸產生對於字詞、意象的鋪陳安排,漸趨俳偶華麗的文人 化風格,此種趨勢,在晉、宋之後日益明顯,而到了南朝,偶對已成為創作身體 中的潛在規則,且形成「興會體物」時代中共通的創作表現。雖然此種趨勢最早 可追溯到曹植、陸機、潘岳等魏晉詩人,但其抒懷的情感語態和其對類應物類、 物象的援引都還是「氣感遷化」時期的影響,而不能將其視為「興會體物」之身 體感的表現。真正成熟的「興會體物」之觀感模式之成立,在創作上以南朝詩人 為代表,而同時在批評領域上以《詩品》、《文心雕龍》等批評專著為標誌。這顯 現在「興會體物」之身體感同時浸染詩人與批評家,表現在批評家上,則是對於 詩歌、文學規律的自覺探求和批評論述的體系化;表現在詩人上除了體物描摹的 細膩化之外,也在創作主體的自覺上和詩歌之獨立價值上有更深刻的體認。以下 分述之,而從《詩品》、《文心雕龍》等批評專著上見出其論述所蘊含的知覺模式 之發展變化,則將於第柒章論述之。 一、創作主體的自覺 論述創作主體的自覺與論述文學的自覺不同,論述文學的自覺可往前追溯到 秦、漢時代《楚辭》到漢賦中辭采的追求、劉歆《七略》「詩賦」與六藝、諸子 並列的區隔、司馬相如等漢賦作家「言語侍從之臣」的文人隊伍之形成、司馬相 如對賦之創作的自覺論述等1 。但是這些關於文學自覺的歷史現象只是文學逐漸 從廣義的「文」之觀念逐漸脫離而獨立的標誌,在創作主體的挖掘和探討上還缺 少深入的論述,足以作為「興會體物」觀感模式成立的代表。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