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历史方
选择题答案 15分钟随堂验收 1.B 2.B 3.B 4.C 5.B 6.D 7.C 8.B 9.D 10.D 45分钟课时作业 1.C 2.D 3.B 4.B 5.A 6.B 7.B 8.A 9.C 10.C 11.C 12.B 13.D 14.D 15.D 司马迁笔下的江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 原始社会 土地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土地公有制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 私有化 知识回顾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制 (1)概念: (2)发展:战国:产生;汉代:普遍; 宋代:仅次于;明清:主要形式; (3)影响:①教材;②教材;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关系)。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四: 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 的土地私有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 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 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白居易笔下的江南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农耕经济重心 材料: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几大经济区? 分别是什么? 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四大经济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这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在北方-自然环境) 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 山东、山西以北(塞内、塞外) 龙门碣石以北 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较弱 长江以南 江南 黄河流域—关中河西、巴蜀 山西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 农业区,经济实力较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黄河流域—鲁冀豫(崤函分界) 山东 形成原因 特点 地理位置 经济区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材料: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几大经济区? 分别是什么? 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四大经济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这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在北方-自然环境)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 材料二: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行》 材料三:(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表中人口数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原因?并具体说明变化的详细情况。 北民南移; 原因:天灾人祸;(教材P11最后一段) 37.1% 662万 62.9% 1122万 北宋 56.8% 514万 43.2% 392万 唐朝 80.2% 998万 19.8% 247万 西汉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北 方 南 方 朝代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民族矛盾 靖康之变 3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安史之乱 2 1.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江南经济发展 2.促进了民族融合(风俗、语言等)。——教材小字 统治阶级内部、少数民族内迁、环境恶化 两晋之际 1 影响 原因 时期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结合小字了解具体表现): 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1)孙吴、东晋南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