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外来人口特征及迁移原因分析
2010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在北京市1961.2万常住人口中,居住北京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为704.5万,比2000年增加近4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的35.92%。首都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北京必然成为外来人口的重要吸纳地。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既为北京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同时也给首都城市承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利用2010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六普”)、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下简称“2005年抽样数据”)、2000年北京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五普”),综合探讨北京市外来人口群体特征及其迁移原因,力图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实现人口有序管理,完善人性化服务提供参考信息。
一、概念界定与历史回顾
(一)外来人口概念与统计口径的演变
1.“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概念的历史演变
流动人口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是指没有户籍变动的迁移人口。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与“流动人口”概念相联系,人们陆续交叉使用了“暂住人口”“外来人口”、“农民工”以及“新市民”、“新居民”等一系列术语。这些术语的内涵不尽相同。
1949年11月北京市公安局制定的《管理户口内务细则》规定,“常住人口”即参加了户口登记的人口,等同于“户籍人口”,暂时居住在居民户中三日以上的借住人员和旅栈、客店之每日住客被登记为“暂住人口”,“暂住人口”的概念由此产生。1952年,又分别在医院、机关、团体、学校和工地建立了暂住人口登记。1957年,市公安局规定自1957年1月1日起,各派出所只对由外省市来的暂住人口进行登记,对市内流动人口不再作登记统计,并对暂住人员来京目的进行了详细分类,分为做预约临时工、当保姆、公干、参观游览路过、治病生育、购买物品、文艺演出者、小商小贩、谋求职业、补习或考学、蹬三轮赶大车者等11类人员,从分类可以看出“暂住人口”的内涵。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三日以上的,由暂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对“暂住人口”的规定和登记进行了法律规定,这一规定沿用至今。文革期间,北京市对暂住人口的管理陷入瘫痪状态,各派出所取消了暂住人口的审查和日常管理,暂住人口的登记工作由居民委员会负责,派出所只在每月末统计暂住人口数量。文革后,暂住人口登记恢复正常。1985年11月26日,北京市政府颁布《关于暂住人口户口管理的规定》,规定自1986年1月1日起,凡年龄在16周岁以上(含16岁),暂住期超过3个月的,应在15日内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1984年允许农民工自由进城务工经商后,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北京,但进行暂住登记的比例却在下降。为了区别进行了暂住登记的暂住人口,逐渐用“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两个概念来指代没有北京户籍的外省市来京人员。北京市1995年4月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5月29日成立了“北京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7月公安局系统成立外来人口管理机构后,“外来人口”的概念逐渐被政府、媒介和公众广泛使用。影响较大的是1995年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并同时出台了9个配套的政府规章制度,这些都强化了“外来人口”的概念。在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普查数据和年度统计报告中,也出现了外来人口的统计口径。值得注意的是,统计局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常住外来人口的统计口径是1年及以上;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都是半年及以上。
进入新世纪,“流动人口”逐渐替代“外来人口”,成为政府、媒体和学者使用的主要概念。其实,在新中国初期,“流动人口”就在人口统计的报表中出现过,一份1953年北京公安局报送的户口分区统计表显示,人口总量包含一般户口(居民户)、公共户口(集体户)、工地户口和流动人口。这份档案的流动人口分为来京作工、运输、经商、探亲、旅行、谋职、求学、公干、疗病、星相、行医、卖艺、开会等类别;停留方式包括住在居民户、旅店、货栈和过伙的人员;来源地包括除北京外的其他省市和城市。可以看出,这份档案的流动人口是指在北京停留及路过的外省市人口。与暂住人口的概念甚为相似,内涵略大于登记居住三天以上的暂住人口。2003年后,随着促进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社会融合度呼声的提高,政府和媒体逐渐用“流动人口”概念来替换“外来人口”这个具有明显排外含义的称呼。2007年3月,“北京市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年香薰服务合同.docx
- 《Python与数据分析应用》课件——第10章 数据分析工具Pandas.pptx VIP
- 战争狂人希特勒简介.ppt
- 家庭教育指导师试题库.doc
- -司法鉴定人执业能力评估业务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司法鉴定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病房急产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 VIP
- 生产项目准入及预算标准第六册主网修理项目准入及预算标准(预算分册).docx
- 2025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电子商务文案创意与撰写:直播脚本编写PPT教学课件.pptx
- (高清版)-B-T 30146-2023 安全与韧性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