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变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pdfVIP

水分子+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变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分子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变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

2013 / 1 建築師雜誌 木構造與永續 2012/12/21 木構造於住宅之應用 水分子 +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變成碳水化合物,並釋放出氧氣。 這個碳水化合物就是我們拿來蓋房子所使用的木材。每次想到這個光合作用的 程,就讚歎上帝奇妙的作為。 在台灣唸書開始認識建築時,所學所看的,都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過去 生活經驗中,除了小時候住過日式宿舍是木構造外,其餘的經驗,都是住在鋼筋 混凝土的建築之中。此長久以來,一直認為木構造只存在「古蹟」建築。至於現 代化的建築,一定是鋼筋混凝土或鋼構造。記得當時大台北華城剛推出一批現代 的豪華別墅,報章媒體大幅報導,標榜著歐美的建築樣式,專為富人打造的尊貴 豪華別墅,吸引了大家的注目。我們那時也上山朝聖,看到一棟棟歐美風格的鋼 筋混凝土洋房,便認為現代化的住宅別墅都當如此。 及至出國念書,住在大學校園的學生宿舍(84 個房間,容納120 人,地上兩 層 ,地下一層的建築) 。有一天 ,忽然發現所住的宿舍牆壁竟然不是實心的混凝 土,而是空心的木構造加石膏板。這令我非常稀奇,原來這麼一棟現代化的大房 子竟然不是用混凝土蓋的!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我們前後在安娜堡附近住了 好幾年,所住的3 層樓公寓,也都是木構造的。認識的朋友親戚所住的住宅,也 都是木構造的。記得那時在美國事務所工作時,我同時也幫在台灣的家人設計房 子。我的同事Marvin 看著我的設計圖,好奇的問我,那是什麼構造的房子? 我 回答說是RC ,Marvin 瞪大眼睛說:「RC ?!Why not wood ?RC 不是很貴嗎?RC 住起來很不舒服的!在台灣那麼濕熱的地方不應該用RC 啊!」於是他就開始分享 他在佛羅里達如何用木構造,設計了一棟自然通風隔熱良好的住宅。只是我那時 真不懂為何他們老外的住宅理所當然都用木構造,但我們在台灣的住宅理所當然 都用RC 啊! 後來在美國陸續住了幾個地方 ,包括南加州的Santa Monica ,還有西雅圖, 所住的房子也都是木構造。不論平價住宅或是豪宅,都是木構造。像是我們在 Santa Monica 的鄰居,Frank Gehry 建築師自己的住宅也是木構造 (photo1) 。住在 西雅圖時,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的湖邊豪宅也是木構造。不只是在郊區,甚至 連市區,許多中低層(5~6 樓)的連棟住宅 ,公寓,宿舍(photo2) ,旅館也都是木構 造的建築(四層木構住宅疊在二層RC 公設之上) 。似乎在美國不論何處,山上或 海邊,城市或鄉村,寒冷如五大湖區,濕熱如佛羅里達區,只要是住宅,第一選 擇就是木構造。好像他們深知木構住宅冬暖夏涼及省能健康的優點,是RC 或鋼 1 骨構造不能取代的。 對木構住宅喜好的傾向,在日本亦然。雖然日本大部份的木材也都必須由北 美進口,但基於對生活品質的高要求,木結構住宅仍占現有住房三分之二左右 。 日本自古以來即自認為是「樹木文化」之國,至今民間對木構住宅需求依然很大, 不只因為木材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 ,也因木材的碳固定作用,可防 止地球的溫室效應,是非常符合綠建築及環保的構造方式。日本政府的住宅部門 因此也採取各種措施來振興並推廣木構住宅(註1) 。在台灣,一般人卻都以為日 本人喜歡住清水混凝土的住宅,但其實大部份日本人的選擇仍偏愛木構造住宅, 這從電視節目的「全能住宅改造王」亦可得知。在日本濱名花博所展示的生態屋 及綠建築,也都以木構造為主。 但是為何在台灣,我們普遍認為木構不適合台灣的氣候?雖然與台灣氣候相 近,也都靠海且濕熱多雨的佛羅里達、夏威夷(photo3,4) ,其民眾在住宅的選擇 都以木構為優先,而台灣卻以RC 為優先。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教育」的缺乏, 使得台灣人在選擇居住的構造型態時,被限制在RC 及鋼構之中。回顧我們大學 建築教育的構造及結構課程,自從光復以來,日籍老師離開台灣後 ,就再也沒有 人教木構造章節了。以致於六十多年來,木構造的學習在台灣建築教育裏中斷 了。不只建築教育,土木系的結構課程裏的木構造也沒人會教。「教育」的缺乏, 使得我們對木構建築陌生且害怕。 在過去六十多年來,先進國家的木構科技不斷演變。不只在構材,接頭的創 新進步,在防水 、隔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