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21
試說楚文字中恭字的異體(修訂稿)
?
偃桐
?
?
摘 要:本文通過字形的比較和考察認為,楚銅器銘文和郭店簡的字即恭之異體,進而對相關簡文進行了初步解讀,對古文字中相關的共字形體也略作討論。
關鍵詞:? 恭? 異體
?
?
?
?
壽縣朱家集銅器銘文中冶師名“陳”之,舊釋“共”,其原篆作:
?
第一組:
???紹匕3.977[1]? ???紹匕3.978
第二組:
?陳車飾18.12040
?楚王酓盤16.10158
、 楚王酓鼎5.2795
?
時代大致相當的銅器銘文中“共”字作:
?
A組
?蔡侯尊11.6010? 春秋晚期
?蔡侯盤16.10171
?九里墩鼓座2.429? 春秋晚期
?犢共卑戟17.11113? 戰國晚期
?偏旁,王子囗戈17.11162? 戰國
B組
?楚王酓前釶鼎4.2479? 楚考烈王
?楚王酓前簠9.4549 楚王酓前簠9.4550 楚王酓前簠9.4551
C組
?楚王酓前鼎5.2623? 楚考烈王
(金文編摹) 楚王酓前盤16.10100
、 楚王酓鼎5.2794? 楚幽王
、 楚王酓鼎5.2795
?楚王酓盤16.10158
?
A組的上部兩豎筆略微向兩邊傾斜,中部分別飾以兩圓點。B組的兩豎筆則比較直,兩點已經演變成一橫以貫之,整體上看起來結構比較規整。中間還當有演變的環節。C組的上部兩豎筆則明顯都呈向兩邊略敞開之勢,且下部微尖。同為楚王酓前的器,鼎和盤的字體已明顯呈現出新的變化,而釶鼎的字體則偏古,這由下部所從的“廾”形亦可得知。
所有這些,都與舊釋為“共”者字形明顯有異。前者上部所從為封口的橢圓形,上端微尖,陳車飾和??紹匕(3.978)的字形上部雖未封口,但兩筆明顯有靠攏趨勢,二者的分別至為明顯。於是,舊釋難免就讓人生疑。同批銘文中的字作:
?
、 楚王酓鼎5.2794
、 楚王酓鼎5.2795
? 楚王酓盤16.10158
?
字下部所從與之上部第一組基本相同,而與第二組略異,即將前者橫貫橢圓形的直橫改作向上的弧形。這在古文字材料中是屢見不鮮的,二者并無實質性的差別。這也可以由同批材料中的忑字字形來證明,忑字作:
?
?楚王酓鼎5.2794
???盤埜匕3.975
[2] ??盤埜匕3.976
?
第一例下部所從同第一組之上部所從;後二例則與第二組基本相同,橫貫之筆基本拉直。戰國文字、尤其是楚文字中,相關的心及從心之字亦有不少類似的情況,其寫法如下:
?
A組
包山218[3]
包山220
郭店·語叢三15[4]
璽彙4501[5]
郭店·語叢三26
郭店·語叢三50
郭店·語叢三50
璽彙4519
?
?
?
?
B組
郭店·緇衣8
、
郭店·老子乙11
郭店·老子甲8
郭店·老子乙11
?
?
?
C組
?
?
?
?
郭店·緇衣33
郭店·緇衣33
?
D組
?
?
?
?
?
?
璽彙0685
?
因此,我們以為前者上部所從亦當為“心”,字可隸定為“”,至於在銘文中怎麼讀,則不易確定,因為它記錄的僅僅是一個人名。
表中D組字形的下部實際上和共字的上部寫法相同,可能二者在當時確實有互混的情況。但上述銅器銘文中的字形當不會是混用而導致的現象。
郭店《六德》22簡有字作,原釋文(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1998:187)釋作“共”,“上共下之宜(義)”,文義稍嫌別扭。陳劍指出此字上從心下從廾,沈培認為正確,說可能寫成“心”是誤寫[6]。案:此字當如陳劍分析,可隸定作,會雙手捧心之義,亦可分析為從心廾聲,這樣,它很可能就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7]《說文》:“摶,肅也。從心、共聲。”如此,此字與恭當有聯系。
帛書乙8.11有恭字作[8],與銅器和郭店簡字形比較,有兩個不同,一是心旁在下,一是從共。共亦從廾聲,故二者音同。戰國文字中偏旁簡化現象習見,共旁減省作廾,古文字中不乏其例;偏旁上下異位,晚期古文字中亦多有見。故銅器銘文和郭店簡的字,很可能就是帛書恭字寫法之簡省,二者當為一字之異體。
《古璽彙編》著錄有兩方印作:
?
璽彙3658璽彙5389
?
湯餘惠(2001:704)將、二字列於恭字頭下,是。二字亦可暫隸定作“”。何琳儀(1998(2004):417)據此二例認為恭字共旁或省??作。與帛書乙的字形對照,此說頗有道理。
頗為有趣的是陶文中有恭字作[9],上部所從,除去中間部分,與字上部所從基本一致,這樣,恭字所從共旁省作,似乎便有兩種來源,一是如上引陶文,省成(中間微橫一筆為共用筆畫);一種當如何說,省??作。仔細比較,我們認為字上部可能是由前一種途徑省變而成,而字上部則很可能是由共省??而來。何氏說“共旁或省??作”,現在看來,也頗為謹慎。
這樣,將“”釋作恭,在形體上似乎也沒有大礙,“”即從心共省聲。這種寫法的恭字,目前所見僅這幾例,古璽所錄的兩例字形體目前尚不明歸屬[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