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与创作(第二章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12.pptVIP

诗词赏析与创作(第二章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1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赏析与创作(第二章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12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 (一) 对仗的种类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 举例:词的分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词)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 数目词自成一类,“孤”,“半”等也算是数目 颜色自成一类 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 连绵词只能跟连绵词相对。比如“鸳鸯”“鹦鹉” “逶迤”“磅礴”等,“踌躇”“踊跃”等 专名对专名,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二)对仗的规则——中两联对仗 为了说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诗的第1、2句叫做首联,第3、4句叫做颔联,第5、6句叫做颈联,第7、8句叫做尾联。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中两联。 举例: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数,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举例: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举例: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举例: 鹦鹉 【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三)首联对仗 首联的对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联用了对仗,并不因此减少了中两联的对仗。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共三联的对仗。 举例: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举例: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四)尾联对仗 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作结束的。 但是也有少数例外的。 举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少于两联的对仗(略) 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 (六)长律的对仗(略) 长律的对仗和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用对仗。 (七)对仗的讲究 律诗的对仗,有很多讲究,现在拣重要的谈一谈: 1、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 如天地、诗酒、花鸟等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工对的注意点 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 《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 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是诗家的大忌。 (2)宽对 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 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 (3)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思,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做对仗。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其实10个字或14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具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 流水对举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总结: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时有更大的自由。 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 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的追求对仗的纤巧,那就是庸俗的作风了。 * * *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