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辨證思維方法與實踐 .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醫臨床辨證思維方法與實踐

華夏書院 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提供進修項目機構」 CME-PP0022 * “中醫的臨床辨證與奇難雜症的處理” 鄧明仲教授主講 * 鄧明仲教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中 醫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前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兼四川省中醫管理局局 長、四川省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工商科技局 資助 「在此活動內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專業服務發展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的觀點。」 本工作坊獲 * 中医临床辨证与奇难杂症的处理 邓明仲 教授 中国·四川 2006年6月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前 言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而辨证准确则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前提和基础。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也就是中医诊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诊病的认识过程,大体上包括从感性到理性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四诊。 第二阶段,理性认识阶段——辨证。 * 中医临床辨证与奇难杂症的处理 邓明仲 教授 中国·四川 2006年6月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要正确完成中医辨证的理性认识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以四诊收集的病症信息为依据 望、闻、问、切四诊各有其独特功能,必须遵循“四诊合参”原则,缺一不可。四诊收集的病症信息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正确的、全面的。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例如问诊: 案例一:吐利案—误服苦瓠导致吐利,予黍穰或稷米煎汤解救。 实例二:咳嗽案—服用降压药卡托普利导致咳嗽,停药后即愈。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2.以系统的中医理论指导辨证 3.讲究科学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 一是从客观到主观; 二是从局部到全身; 三是从外部到内部; 四是从结果到原因; 五是从现象到本质。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一、从客观到主观 1.含义: 2.医者的认识必须源于实际和正确地反映实际。 3.医者的认识要有“动”的观点,必须与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病情实际始终保持一致。 4.医者要注意克服主观意识中的杂念,保持良好的思想修养和医疗作风。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二、从局部到全身 1.含义: 2.局部病变的性质,要靠全身病情来说明。 头痛验案—予补中益气汤加味。 3.全身病情有赖局部病变以印证。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肺痈病治疗经验: 阑尾炎治疗经验: 验案一:急性阑尾炎案—予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瓜子、芒硝)加味。 验案二:慢性阑尾炎案—予四逆散加味。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三、从外部到内部 1.含义: 2.“以常衡变”是观测疾病的基本手段。 3.外部的某一种症状,不独反映所主的某一脏腑的病变。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验案一:咳嗽案—木火刑金之咳嗽,予黛蛤散加味。 青黛治疗咳嗽的心得和临床经验。 验案二:呃逆案—肝气犯胃之顽固性呃逆,予自拟三梗汤(藿梗、苏梗、荷梗、厚朴花、白蔻壳、郁金、生牡蛎、生白芍、沉香、炒川栋子、连翘、丹参、乌梅)。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4.对外部表现按五脏系统归类,可以为辨证提供清晰线索。 治疗口腔溃疡临床经验:基本处方—黄芪、当归、生地黄、丹皮、紫草、青黛、儿茶、北细辛、升麻、生甘草,随证加减。 口苦验案—为湿热内蕴肝脾两系统受病而发之严重口苦,予龙胆泻肝汤合平胃散加减。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四、从结果到原因 1.含义: 2.“审证求因”是根据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而作出判断的。 3.“审证求因”的目的在于“审因论治”。 * 中医临床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审因论治”要注意掌握以下五点: 一要“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二要洞察其变,“先安未受邪之地”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