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分类 .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诗分类

二、诗律 1.关于诗的分类: 对古代诗歌,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分类: 《唐诗三百首》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中又都附有乐府一类。 古诗--五言、七言(附乐府诗); 律诗--五言、七言(附乐府诗) 绝句--五言、七言(附乐府诗)。 沈德潜《唐诗别裁》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五言长律。 (宋)郭知达《杜甫诗集》分为:古诗、近体诗。 * 我们认为单从形制上看,分为古体、近体即可。前者不受格律束缚,后者要受格律的束缚,这种约束的规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句数固定、字数固定; 2.押韵严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不押,其余隔句押韵,不准押通韵,很少押仄声韵); 3.讲平仄; 4.要对仗。 * 第一,何谓“律”?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中有一段话: “所谓律,是指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的法则,也就是指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律,所以这种律又被称为‘格律’,至于词、曲,根本即在音乐的声律中,因此并无‘律词’、‘律曲’等名称”。 《说文》:“律,均布也”。段注云:“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律诗是在诗格上整齐划一,有一定的标准和规则。 * 第二,如何唐代兴起近体格律诗? 有三个原因: 一是时代的要求。先秦靠口才游说取士。汉代靠专攻一经成家。有所谓“诗经博士,书经博士……”等。至于许慎就是“五经无双”。唐代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所以吸引广大知识分子用心钻研,艺术修养必然增高,故律诗得以风流数百年。 * 二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文学体裁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代的《乐府》,诗的形式在日臻完善,到魏晋时期就有比较成熟的七言诗,所以到唐代就自然形成格律的形式。 * 三是语音的发展,为其创造了条件。反切注音法的产生和韵书的问世。从理论上,早在晋代陆机《文赋》就讲到诗赋与声韵的关系,而齐梁时沈约则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此后,作诗的人都讲声律美,“远近文学,转相祖述,声韵之道大行”(《封氏闻见记·声韵》。于是,初唐就有了近体格律诗,而后又有了词律和曲律。 (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 第三,格律诗的押韵 押韵严格:从位置上看,起句可不入韵,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其次,就所押的韵来看,最初是用《切韵》、《唐韵》、《广韵》。由于分韵过细,故有同用独用之说。 北宋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并为107韵,金人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并为106韵。 概括:1.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之尾;2.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3.韵脚字必须是同一韵部中的字,不能通押;4.韵脚字不能重复出现,一首诗中也应避免重复字出现;5.一般押平声韵,很少押仄声韵。 * 第四,关于律诗的平仄 律诗平仄归纳起来有四种句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 据首句入韵或不入韵,有四种格式,而这四种格式都是按照甲乙丙丁四种句式的顺向组合: ①.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首句不入韵) ②.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首句入韵) ③.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首句不入韵) ④.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首句入韵) 合起来看,①、②式只有末尾三字不同;③、④也只有末尾三个字不同。 * 2.掌握格律诗平仄的方法: 一是掌握句式组合规律: 一句之中,平仄两两相反, 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平仄相粘。 二是按古今声调变化规律加以判定; * 具体判断方法: ①看位置,该仄处如果用平声字,要斟酌。 ②有辅音韵尾的字不是入声字。 ③查工具书,如《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④牢记古代入声字,如“骨”声、“屋”声、“立”声字多为入声。岳飞《满江红》“歇、烈、月、雪、血…”都是入声字。 ⑤看起句第二字定平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为入声字,“秦”是平声,所以该诗为仄起平收式。 * 3.格律诗调平仄的要求 ①避孤平。在押韵的句中,除韵尾外,前六个字若只有一个平声,则为孤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写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即为孤平。 如果出现了,就要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补救,即把其他仄声字换成平声字,就是“拗救”。 * ②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a.仄收的句子适用(甲丙式); b.丁式第五字必论,“平平仄仄仄平平”,如第五字改平声,为“三平调”; c.乙式第三字如果为仄声,“仄仄平平仄仄平”则为孤平。 d.二、四、六分明有例外,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古人常用“仄仄平平仄平仄”,第六字不分明,但属于平仄变格,是允许的。 * ③拗救。不合平仄称拗,拗而成病必须补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